1、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斗争【内容摘要】和谐与斗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错误过分的斗争会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正确适当的斗争又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斗争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中是十分必要的。 【关 键 词】和谐 和谐社会 斗争 正确斗争 在新世纪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明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决策。有的人认为,既然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和谐要求,那么,今后就再也不需要讲斗争和搞斗争了。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全面科学地弄清“和谐”与“斗争”各自的准确含义和相互的关系,因而造成了把“和谐”与“斗争”完全分割开来和绝对对立起来的误解;其实,和谐与斗争,既相反,又相成错误过
2、分的斗争会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正确适当的斗争又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拟对此观点作一些论证。 (一) 所谓“和谐” ,是指不同的事物、人物的关系呈现相互适应、配合适当、匀称平衡、多样统一的良性状况。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对立的统一性对于有关的各个要素,承认差异,彼此兼顾,统筹各方,尽力求同,构成符合规律的有异有同、多样协同的矛盾统一体;二是力量的平衡性各个要素达到分散力和结合力、活动力和凝聚力、自主力和约2束力之间的综合平衡;三是配合的协调性各个要素之间比例恰当、搭配适度,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四是功能的优良性各个要素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生命力和有序性的结合,创造力和
3、前进性的结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良效能。 所谓“和谐社会” ,就是具有上述和谐特性的社会。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 所谓“斗争” ,是指一切事物、人物中矛盾双方彼此对立、制约、排斥、否定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过程。斗争在内容上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凡有矛盾,就包含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2 斗争在形态上又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在性质上,既有对立阶级你死我活的敌我性质斗争,又有人民内部拨乱反正的非敌我性质斗争,既有暴风骤雨那样激
4、烈冲突的对抗性斗争,又有和风细雨那样平缓有序的非对抗性斗争;在领域上,既有政治领域夺权卫权的政界斗争,又有经济领域谋求财富的市场竞争,既有军事领域动用武装的流血战争,又有文化领域和平渗透的思想文斗;在效果上,既有违背规律、不利人民、过度失当的错误斗争,又有符合规律、有利人民、适度恰当的正确斗争,既有一方战胜甚至消灭另一方面的彼此受损、此胜彼败的单赢斗争,又有一方促进以至完善另一方的彼此互利、共同获胜的双赢斗争。 从以上对“和谐”与“斗争”的各自含义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它们两者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就其联系而言,最根本之点在于:3和谐与斗争都是对立统一即矛盾的组成部分。矛盾双方的对立就是斗争
5、;矛盾双方的统一中的良性部分就包含和谐。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早就指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构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3 由此可见,把“和谐”与“斗争”完全分割开来和绝对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二) 2002 年 11 月,中共中央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一方面多处提出了促进和谐的主张在 21 世纪头 20 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部分,明确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 ,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提出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政治局面” ;在国际形势和对
6、外工作部分,提出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 , “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在这同一个报告中,又多处提出要坚持开展正确斗争在总结十三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第十条基本经验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部分。明确强调“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在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部分。要求“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在
7、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部分,又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4“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 “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 “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此外,在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还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 上述文献规定表明:把开展正确斗争与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2004 年 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8、决定中,一方面进一步较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里,明确规定了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内容;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里,明确补充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全文九个部分里,专门安排第七部分来集中论述“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多处强调了要坚持开展正确斗争的要求在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的最后第六条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
9、力” ;在第四部分涉及对外开放方面规定: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 “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第六部分涉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强调:要“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 ,5“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败思想文化的侵蚀” ;在第七部分涉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明确强调: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 “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第八部分涉及外交国防方面明确规定: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
10、 ;在第九部分涉及党的建设方面,又一次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 这个文献的上述规定进一步表明:构建和谐社会与开展正确斗争,是可以和应当同时并举、相互结合的。 (三) 为了论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斗争,还有必要深入考察我国社会的若干实践经验教训。 首先,从顺应客观发展趋势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看,需要正确斗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求和平共处、和睦安全、平等互助、合作发展,已成为人民的基本愿望和时代的主要潮流。同时,当代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
11、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上述这样的客观形势和发展趋向,一方面为我国人民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国人民提出了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实6际需要。 和谐社会不会从天上自然降临,也不会从地下自然生长;构建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我国人民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奋斗”即“斗争”的一种含义或组成部分,4也就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同各种困难障碍作斗争的动态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斗争。 其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准来看,需要正确斗争。 如前所引胡锦涛的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12、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比较系统全面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有的基本标准。 提出这些基本标准是十分科学的。 达到这些基本标准又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然会起步于来自历史遗留和现实存在的各种已有基础,其中包含许多不利条件;必然会遇到来自人民内部的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弊病的阻碍;必然会遭受来自国内国外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的蓄意破坏。 正是这项构建和谐社会的既宏伟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我国人民为完成它而同上述那些不利条件、内部阻碍和敌人破坏等作英勇顽强、正确有效的斗争。例如:为了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同违背
13、或破坏民主法治的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错误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为了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同违背公平正义的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等弊端以及乱搞特权和歪风邪气等现象斗争。 7为了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同违背诚信友爱的弄虚作假、坑害群众等卑劣作风和违法行为作斗争。 为了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同阻碍社会充满活力的僵化体制和守旧观念作斗争。 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需要我们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错误行为作斗争。 总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同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各种因素作正确有效的斗争。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2005 年 2 月 20 日第一版胡锦涛的讲话。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1. 3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49. 4现代汉语词典(2002 年增补本) )Z.北京:商务印书馆,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