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376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砖文化摘要: 台湾传统民居传承于闽南传统民居。通过闽南“红砖民居”和“灰砖民居”来讲述闽台传统民居的一些特征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风格、深邃的内涵,焕发灿烂的光彩,在世界建筑史上当之无愧地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传统民居 建筑形式 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时期,台湾的典型民居,是以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且白石红砖双翘脊加燕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居住建筑,而为人们所熟识。 简言之,台湾传统民居,就是传承于闽南传统民居的。一、建筑形式,台湾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人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给予认识。一方面是自前而后、从总体平面布局上着眼

2、,看其各部分构成空间的情况和特征;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从立面造型样式和构造上观察,分析其各个组成构件的形态和风格。将其来与闽南的传统民居作比较,人们或许会有惊讶的发现:一、平面布局,台湾传统民居多取南北朝向而坐南朝北;民居总体通常呈南北稍长的矩形的院式建筑构成平面,有明确的纵中轴线,且基地的建筑总体规划也重心在北,以前(南)埕、后(北)厝为基本构成平面形式,先入前埕、再入后厝,后厝的入口大门朝前埕,这便构成为“前埕后厝”的总体基本联系。由“前埕”和“后2厝”的“主厝” 、 “护厝” ,构成了其传统民居的基本平面。二、立面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立面“三段式”构成,在这一地区也有自己的特殊的阐述方式

3、, “白石红砖红瓦”成为台基、墙身、屋顶这三段相间构成的基本立面的色彩质感和造型风格。 “墙身” ,在白石台基上,叠砌以地产红砖,或贴饰以红砖面,间或有白石或青石条饰。白石(或青石)红砖相间、石雕砖刻饰配,使立面色彩鲜明、花样丰富,极具赏心悦目之效。“屋顶” ,基本上均为两坡红瓦顶,但远望之却造型非常丰富,特别是其脊的做法,不仅形式不同,而且高低错落有致,令人赞叹。中轴线上的主体多为翘脊的做法,正脊弯曲而以中轴线为对称的两侧燕尾双翘脊,前后落均相似,且后落体量大于前落;东西护厝正脊平直,且均为无翘脊的圆状的硬山顶。以高矮之别视之,主体最高,护厝次之,两厢及回廊或连廊最矮。可见,这也非常明确地分

4、出了主体与护厝的区别,自上而下观之,一眼可辨其主次轻重。于是,也自上而下视之,由红瓦顶、红砖白石相间的墙身过渡、到白石台基及埕,完成了一个由红至白的立面演变过程,其构成之巧亦令人叫绝。泉州传统时期的民居,也正是以这一构思完成其砌筑的,如至今尚存的建于清末的 “杨阿苗宅” 。 下面就以“杨阿苗宅”为例,来讲述闽台传统建筑的一些特征。 闽南和莆仙地区红砖红瓦的民居特色鲜明的“红砖文化区” ,在中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这些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 红砖民居 闽南的红砖民居遍布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所属县市的不部分地区,即戴云山、博平岭以东的沿海地区。护厝式的平面布局、红砖的墙3面、花岗石的运用、曲

5、面的屋顶、艳丽的装饰构成闽南民居的特点。此外,闽南民居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装饰都明显可见西方及南洋文化影响的痕迹,从而使闽南红砖民居成为中国民居中特色最鲜明的一种形式。 1.1 鲜明的建筑特色 闽南红砖民居平面布局与闽东、闽北民居四合院沿纵向组合的形式完全不同,是以合院为中心在两侧各建一排或数排护厝,左右拼接沿横向发展,在护厝与合院之间形成南北向窄长的天井,使护厝中的卧房避免夏季炎热的穿堂风,创造了舒适阴凉的环境。护厝与合院之间又以水廊相连、便于宅内横向联系,护厝走廊又便于纵深方向的联系,因此这种护厝式布局较纵向多进式有更便捷的内部联系。 闽南红砖民居的立面处理极为丰富,特别是以松枝烧制的红砖不仅

6、质地坚硬,而且色彩艳丽,堆码烧制自然形成的斜纹使之更富自然美。红砖或实砌或空斗或组砌或砖片镶拼贴面,形成多种图案,使立面绚丽多彩。 1.2 泉州市亭店村杨阿苗宅 泉州市亭店村杨阿苗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 13 年完工。其建筑布局严谨,空间独特,工艺精巧,保存完好,是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典型代表。 全宅占地 1200 多平方米,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轴对称的一组四合院与两侧的护厝组成。除合院中心大天井外,在东西厢房与门屋、正房之间空出个小天井。这种俗称“五梅花天井”的处理颇有特色,既利于通风采光,又丰富了内院空间。 4杨阿苗宅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精美的装饰,满装饰的正立面外墙是最精彩的部分

7、:白石墙脚、青石雕柱础和镶边装饰,红砖拼贴的墙面和檐下陶质浮雕装饰和彩绘巧妙布局,形成艳丽的色彩对比。其入口门廊侧面墙堵上楼空人物戏剧石雕,堪称闽南青石雕的杰作。人物战马形态生动,雕刻得细致入微,玲珑剔透,叫人叹为观止。墙堵中大量磨光青石阴雕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还摹刻历代书法家手迹作为装饰。此外,漏窗、槛框、墙脚上的青石浮雕更是构图绝妙、巧夺天工,件件都称得上艺术珍品,充分表现了闽南石雕的高超技艺。 1.3 艳丽的建筑装饰 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多姿多彩。首先是石雕,如墙脚,墙堵上装饰性的浮雕、透雕等,其中尤以青石雕最为精致,题材多样,形象生动,或动物植物器物,或戏剧神话人物,各有典故寓意,而且通

8、常是青石与白石相间,在与红砖的对比中更显其高贵与华丽。 此外, “灰砖民居”也是闽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别具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 灰砖民居 闽台“灰砖区”民居,除了灰砖建造的民居外,还包括完全木结构民居,土墙砖石墙与木结构同时采用的混合构民居。各地区民居差异较大:首先是平面布局,有一字形、三合院、四和院、纵向组合多进式,横向组合护厝式以及结合地型的自由式;其次是外墙形式,有夯土墙、土坯墙,有白灰粉刷的土墙或砖墙,有灰砖清水墙、空斗墙,有毛石墙、卵石墙、条石墙等;三是屋顶组合,都有各自的一套固定模式。 52.1 各异的建筑形式质朴的穿斗结构 闽东闽北民居的布局是纵向组合的多进式,即数个四合院沿纵深方

9、向拼接,闽中、闽西和闽南山区则是护厝式布局。小型民居或条形或三合院、四合院,各地形式变化更多。福州市区,传统民居每户之间隔以跌起伏的风火山墙。福安民居第二进正房特别高大,其山墙面高低错落的披檐,形成朴实而丰富的形象。 2.2 泰宁县明“尚书第” 泰宁县城关“尚书第”是明天启年间兵部上述李春烨的府第,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外观宏伟壮观、平面布局严谨,整个府第由五幢合院建筑并列成五条轴线。各幢建筑以风火墙间隔,各组建筑入口均有石匾门额。第二幢入口门廊雕刻装饰最为精致,大门两边一对两米的抱鼓石,鼓座上有双狮戏球、云龙、花卉等浮雕,气候非凡。其大厅对天井开敞,厅前两侧设栏杆,这是当地特有的处理手

10、法。前厅的柱头,前后挑出二抄斗拱, (俗称“象鼻拱” )撑托方檩,斗拱两侧露出两叶花舌装饰。梁头及枋头均刻“像头”装饰,配雕花雀替,精致异常。宅内柱珠式样 30 余种,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等,并雕饰麒麟、锦象、花卉等图案。 2.3 街巷的易识别性门楼的独特性造型 闽台各地民居不同的特色构成了传统街巷的易识别性。从福州的“三坊七巷” ,可见石板深巷两侧高耸的白粉墙和一个个单坡瓦顶门罩,或大门两侧曲线翘起的山墙头。在宁德市,虽然入口门楼式与福州相近,但灰砖空斗墙构成的古巷与福州古巷的气氛迥然不同。 62.4 曲线的风火山墙丰富的屋顶组合 闽台民居风火山墙呈多变的曲线型自由式,不同于浙江、安徽民

11、居山墙的直线型台阶式。其山墙的曲线轮廓变化自由,跌起伏,生气焕发。在民居集中的城镇、曲线型山墙层层叠叠如万顷波涛,这是闽东民居最突出的外部特征。 2.5 精美的建筑装饰奇异的斗拱形式 福建“灰砖区”民居的建筑装饰显然不如“红砖区”那么艳丽,也非“满装饰” ,而是较有重点,在繁简对比中显出精致优美。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门窗的雕饰,普遍民居梁柱构件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民居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二者相间使用。 千百年传承形成的、适应各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民居空间布局,仍然可资现代建筑借鉴。闽台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产生的地方建筑的构造处理及施工经验,今天仍有使用意义。 参考文献: 黄汉民、李玉祥 老房子福建民居 江苏美术出版社 何少川、杨加清 福建大观福建传统民居 鹭江出版社 1994年版 林仁川、黄福才 闽台文化交融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