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朱彝尊艳情词初探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朱彝尊是一位博学宗师,学贯经史,诗词古文皆有所长,著作等身。在词学领域,他是浙西词派的领袖,其词与词论开一代风气,在清词坛甚或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朝三百年之冠”。其词集有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蕃锦集和茶烟阁体物集4种,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感时怀古之作,抒写恋情之作,游冶酬赠之作,咏物集句之作等几类。前人对于朱氏的研究,着重在其词学理论,若涉及词作,则多以江湖载酒集为重,将其中的怀古词列为上乘之作,而对于他的艳情词往往不相提并论,甚至加以隐讳或辩解。虽然如此,但其艳词还是受到了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的高度评价,遗憾的是陈氏
2、没有深入评析其艳词的“妙蕴”所在。今人在此基础上做了不少研究,暂时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大多学者仅从单一的角度入手,各自为政,对朱氏艳情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客观。本次毕业论文希望通过对朱彝尊词的梳理和研读,借助前人对朱词尤其是艳情词的研究,主要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其艳情词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朱氏具体的词作为基点,挖掘朱氏艳情词的情感内涵、艺术手法、风格特征等内容,希望能对朱彝尊的艳情词有更系统、全面、客观的评述,以建构朱词研究较为完整的视野。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朱氏的艳情词主要在江湖载酒集与静志居琴趣中。前者关于美女及爱情题材的有50多首,占全集的1/4。后者全为
3、艳情词,共计83首。此外还有其承袭花间一派的早期词作眉匠词,虽未被收入曝书亭集,实乃其倚声填词的开端,或多或少对其日后的艳情词有不小影响。因此,我把研究范围定为朱彝尊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眉匠词三部词集中的艳情词,立足于前人对朱彝尊词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撷取前贤先哲对其静志居琴趣的研究,同时对前人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本文的研究将先从艳词的发展历史入手,理清朱氏艳情词的种类,进而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以朱彝尊具体艳情词为基点,通过对朱彝尊各类艳情词的内部比较和与历代艳情词的比较,尝试发现多方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挖掘朱氏艳情词的情感内涵、艺2术手法、风格特征来论证本
4、次研究,希望能对朱彝尊的艳情词有系统、全面、客观的评述,以建构朱词研究较为完整的视野。初拟提纲1艳情词的概念及发展历史;2横向比较朱彝尊各类艳情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1)分别概述眉匠词、江湖载酒集和静志居琴趣之中的艳情词(2)眉匠词对其日后艳情词创作的影响(3)江湖载酒集之中的艳情词与静志居琴趣的差异和联系(4)静志居琴趣的独特与局限3纵向比较朱彝尊艳情词与历代艳情词的异同(以静志居琴趣为主)本部分内容将把朱氏艳情词放在艳情词发展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探讨。(1)朱氏艳情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2)情感内涵的比较(3)艺术手法的比较(4)风格特征的比较4总结朱彝尊艳情词的词史地位和词学价值备注主要
5、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词作特色(情感内涵、艺术手法、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基于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立足于具体文本的分析研读,主要是朱彝尊的曝书亭词,同时辅以屈兴国评注的朱彝尊词集。此外,应从图书馆和期刊网大量参阅叶嘉莹、严迪昌、张宏生等人的研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等优势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和问题,及时和指导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起止时间内容2010年11月25日12月21日查阅资料,确定选题,填写选题申报表,指导老师
6、下达任务书,完成中外文资料收集32010年12月22日1月初论文开题,并填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开题论证记录表2011年2月至4月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构思,并撰写论文第一稿2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与导师交流修改论文2011年5月论文答辩,学生汇报时间15分钟,提问与答辩3分钟2011年5月底成绩评定,导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老师五、主要参考文献1朱彝尊曝书亭集M四部丛刊本2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3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4屈兴国等朱彝尊词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5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
7、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5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叶嘉莹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C清词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艾治平清词论说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艾治平花间词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0朱则杰朱彝尊研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7311陈廷焯词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彭玉平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3王顺贵关于朱彝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N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岳珍艳词考J文学遗产,2002(5)41
8、5115鲁竹朱彝尊艳词论略N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邓红梅朱彝尊的爱情词说J文史哲,1993(5)17吴蓓朱彝尊的自传性叙事结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7(1)418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9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0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完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21叶嘉莹谈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之词与词论及其影响C清词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叶嘉莹论词学中之困惑与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C迦陵论词丛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9、,199723吴蓓论朱彝尊词的典范意义兼论浙西词派发生、发展、衰落原因J浙江学刊,2001(2)11812324方秀洁刻写情欲朱彝尊之C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33535425苏淑芬朱彝尊之词与词学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18319426曾纯纯朱彝尊及其词研究D台北淡江中文所硕士论文,199114515627屈兴国朱彝尊词学平议N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科版,1989(1)697828高建中朱彝尊的词论及其创作J文学遗产,1991(4)29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30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
10、学朱彝尊艳情词初探一、文献来源本次论文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图书馆及其数据库、个人藏书和互联网,就文献类型而言较为广泛,有专著、报纸文章、期刊文章、论文集、学位论文以及电子参考文献,其中报纸文章和期刊文章等电子材料大多来自于CNKI期刊网。二、研究动机朱彝尊是一位博学宗师,学贯经史,诗词古文皆有所长,著作等身。在词学领域,他是浙西词派的领袖,其词与词论开一代风气,在清词坛甚或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朝三百年之冠”。其词集有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蕃锦集和茶烟阁体物集4种,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感时怀古之作,抒写恋情之作,游冶酬赠之作,咏物集句之作等几类。前人对于朱氏的研究,着重在其词学理论
11、,若涉及词作,则多以江湖载酒集为重,将其中的怀古词列为上乘之作,而对于他的艳情词往往不相提并论,甚至加以隐讳或辩解。虽然如此,但其艳词还是受到了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的高度评价,遗憾的是陈氏没有深入评析其艳词的“妙蕴”所在。今人在此基础上做了不少研究,暂时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大多学者仅从单一的角度入手,各自为政,对朱氏艳情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客观。本次毕业论文希望通过对朱彝尊词的梳理和研读,借助前人对朱词尤其是艳情词的研究,主要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其艳情词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朱氏具体的词作为基点,挖掘朱氏艳情词的情感内涵、艺术手法、风格特征等内容,希望能对朱彝尊的艳情词有更系统、全面
12、、客观的评述,以建构朱词研究较为完整的视野。三、研究历史及现状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后人对其人及著作的大量的研6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其中有关他词论与词作的研究也颇为可观,首先体现在严迪昌的清词史,严氏在书中安排了单独章节来介绍朱词。其次,就单篇专文来说,高建中朱彝尊的词论及其创作,是较早且较为系统地阐述朱彝尊词论及词作的一篇力作,高文指出朱彝尊词的内容感时怀古之作,抒写恋情之作,游冶酬赠之作,咏物集句之作;词作风格高秀清丽,杂以咽塞悲凉
13、,圆啭浏亮,琢句精工。而关于朱彝尊艳情词,对其较早进行评论的可以上推至著名晚清词论家陈廷焯的词则和白雨斋词话以及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其中,况氏对他的词仅有断章零句的评价,而陈氏则一再对其艳情词进行大加赞赏。其一云“竹垞江湖载酒集洒落有致,茶烟阁体物集组织甚工,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过人处。惟静志居琴趣一卷,尽扫陈言,独出机杼。艳词有此,匪独晏欧所不能,即李后主、牛松卿亦未尝梦见,真古今绝构也。”又云“艳词至竹垞空诸古人,独抒妙蕴自有绮语以来,更不得不推为绝唱也。”由此可见,朱氏的艳情词颇受陈氏青睐,遗憾的是后者没有深入阐述其“妙蕴”所在。时至今日,对朱氏艳情词的系统研究,目前尚无专著
14、,而以单篇论文进行研究者仅有四篇鲁竹朱彝尊艳词论略(2006)、叶嘉莹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1997)和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1994)、邓红梅朱彝尊的爱情词说(1993)。在书中或期刊论文中论朱词而兼及其艳情词者,除了上文提到的清词史,则主要有以下诸作吴蓓朱彝尊的自传性叙事结构(2007)和论朱彝尊词的典范意义兼论浙西词派发生、发展、衰落原因(2001)、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关于朱彝尊的探索(1999)、艾治平清词论说论朱彝尊及浙西词人(1999)、叶嘉莹清词丛论谈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之词与词论及其影响(1997)、方秀洁刻写情欲朱彝尊之(1994)、曾纯纯朱彝尊及其
15、词研究(1991)、屈兴国朱彝尊词学平议(1989)、苏淑芬朱彝尊之词与词学研究(1986)。四、研究现状的问题发现及发展研究方向从上列诸作产生的时间上不难发现,今人对朱氏艳情词的研究历史只有短短7的20几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集中在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相关的研究文章在数量上并未能超越上世纪90年代。可见,目前对朱氏艳情词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对其系统、全面、客观的研究更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研究学者来看,当属叶嘉莹先生最得力,一方面体现在著作数量上,而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质量上。她多采用中西结合的文艺理论,对朱彝尊的艳情词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可谓力透纸背。然而,通过对比叶氏的几
16、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有不少重复研究之处,其研究的内容针对性很强,主要集中在词的美学特质这一方面,在深度上无可厚非,但在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拓展。其余研究者或角度各异,或观点不一,但在内容的讨论上都较为集中。多半以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为基点,一是考证其恋爱本事的有无,探索与朱氏长诗风怀二百韵的关系如何;二是阐述这一恋爱本事对朱氏艳情词的影响,进而分析它的美学特质。除了上述两点外,吴文和张文还析论了静志居琴趣的结构特色,邓文则从女性角度解剖了朱氏的爱情观。朱氏的艳情词主要在江湖载酒集与静志居琴趣中。前者关于美女及爱情题材的有50多首,占全集的1/4。后者全为艳情词,共计83首。此外还有其承袭花间一
17、派的早期词作眉匠词,虽未被收入曝书亭集,实乃其倚声填词的开端,或多或少对其日后的艳情词有不小影响。综上所述,朱氏艳情词的范围很广,尤以静志居琴趣最具特色,但如果仅仅研究琴趣是不够系统的,仅仅讨论琴趣的某一方面是不够全面的,仅仅以个人之见来阐述朱氏艳情词是不够客观的。总而言之,朱彝尊艳情词研究有着广阔的伸展空间,且任重而道远。因此,我把研究范围定为朱彝尊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眉匠词三部词集中的艳情词,立足于前人对朱彝尊词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撷取前贤先哲对其静志居琴趣的研究,同时对前人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本文的研究将先从艳词的发展历史入手,理清朱氏艳情词的种类,进而从纵向和横向
18、的角度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以朱彝尊具体艳情词为基点,通过对朱彝尊各类艳情词的内部比较和与历代艳情词的比较,尝试发现多方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挖掘朱氏艳情词的情感内涵、艺术手法、风格特征来论证本次研究,希望能对朱彝尊的艳情词有系统、全面、客观的评述,以建构朱词研究较为完整的视野。8五、主要参考文献1朱彝尊曝书亭集M四部丛刊本2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3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4屈兴国等朱彝尊词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5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5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
19、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叶嘉莹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C清词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艾治平清词论说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艾治平花间词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0朱则杰朱彝尊研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7311陈廷焯词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彭玉平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3王顺贵关于朱彝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N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岳珍艳词考J文学遗产,2002(5)415115鲁竹朱彝尊艳词论略N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邓红梅朱彝尊的爱情词说J文史哲,1993
20、(5)17吴蓓朱彝尊的自传性叙事结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7(1)18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9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0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完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21叶嘉莹谈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之词与词论及其影响C清词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叶嘉莹论词学中之困惑与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C迦陵论词丛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3吴蓓论朱彝尊词的典范意义兼论浙西词派发生、发展、衰落原因J浙江学刊,92001(2)11812324方
21、秀洁刻写情欲朱彝尊之C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33535425苏淑芬朱彝尊之词与词学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18319426曾纯纯朱彝尊及其词研究D台北淡江中文所硕士论文,199114515627屈兴国朱彝尊词学平议N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科版,1989(1)697828高建中朱彝尊的词论及其创作J文学遗产,1991(4)29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30罗钢叙事学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0本科毕业论文(20届)朱彝尊艳情词叙事性初探11目录摘要IABSTRACTI一、引言2二、江湖载酒集中艳情词的叙事性2三、静志居琴趣的叙
22、事性4(一)丰富曲折的情节4(二)详尽生动的人物7(三)简单明晰的环境10(四)紧密完整的叙事结构13四、结语17参考文献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朱彝尊是清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名家,他的艳情词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尤其是静志居琴趣一卷。本文从四个部分来分析其叙事性一是设置的情节丰富曲折,二是刻画的人物详尽生动,三是呈现的环境简单明晰,四是组合的结构紧密完整。在叙述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曲笔、白描、用典、联章等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叙事功能,达到了很好的叙述效果。【关键词】朱彝尊;艳情词;静志居琴趣;叙事性;叙事手法。ABSTRACTINTHECIHISTORYOFQINGDYNASTY,ZHUY
23、IZUNISANIMPORTANTAUTHOR,HISROMANTICCIWORKSHAVEOBVIOUSNARRATIVENESS,ESPECIALLYTHEJINGZHIJUQINQU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TOANALYZEITSNARRATIVETHEFIRSTANALYSISOFTHEPLOTWHICHISABUNDANTANDINTRICATETHESECONDANALYSISOFTHECHARACTERWHICHISELABORATEANDPICTURESQUETHETHIRDANALYSISOFTHESCENEWHICHISORDINA
24、RYANDCLEARTHEFOURTHANALYSISOFTHESTRUCTUREWHICHISCOMPACTANDWHOLEINNARRATIVE,THEPOETUSEDMANYNARRATIVETECHNIQUESLIKEDELIBERATEDIGRESSION,TRADITIONALDELINEATION,CITINGALLUSION,UNITOPICCIPOEMANDSOON,WHICHENRICHESTHENARRATIVEFUNCTIONOFCI,ANDACHIEVESAGOODDESCRIPTIONOFRESULTSKEYWORDSZHUYIZUNROMANTICCIJINGZH
25、IJUQINQUNARRATIVENESSNARRATIVETECHNIQUE。一、引言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是一位博学宗师,学贯经史,诗词古文皆有所长,著作等身。在词学领域,他是浙西词派的领袖,其词与词论开一代风气,在清词坛甚或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朝三百年之冠”。其词集主要有静志居琴趣(以下简称琴趣)、江湖载酒集、蕃锦集和茶烟阁体物集4种,从题材上来看其中艳情词的数量相当可观,主要集中在前两部词集里,前者凡83首全为抒写恋情之作,后者关于美女及爱情题材的也有50多首,占全集的1/4。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
26、构一书安排了单独章节来论述艳词的发展和新变,他将艳词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其文指出“艳词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清代的康熙年间,其标志则是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的出现。”1在章节末尾,张先生还附上了关于朱彝尊的探索。琴趣一卷,无论是从道德立场,还是审美角度,古今读者都对其大加关注。历代词论家对其评价颇高,尤以晚清的陈廷焯为代表“竹垞江湖载酒集洒落有致,茶烟阁体物集组织甚工,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过人处。惟静志居琴趣一卷,尽扫陈言,独出机杼。艳词有此,匪独晏欧所不能,即李后主、牛松卿亦未尝梦见,真古今绝构也。”2但古人的评价大多是印象式的、感悟式的,今人叶嘉莹先生则对朱氏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展开了详
27、尽的论述。日前,笔者还在网上发现了一部名为静志居情话的短篇小说,其实正是根据琴趣一卷改编而成的。中国文学历来存在着抒情与叙事两大传统,词尤其是艳情词通常被作为抒情文学来看待和解析,很少有人对其叙事性进行研究。朱氏的大部分艳情词,抒情中有着浓厚的叙事成分,而以琴趣一卷尤为突出。本文拟对朱氏艳情词的叙事性做些探讨。二、江湖载酒集中艳情词的叙事性为了说明琴趣一卷叙事性的独特,有必要先来看看朱氏江湖载酒集中的艳情词,高阳台是此中最受称颂的一首,其词云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28、。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1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4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M屈兴国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83卷3293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这是一首写得非常动人的爱情词,上片展现了女主人公无尽的相思愁肠,下片则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转入,写其重来故地发现女子已“烟沉”,只有桃花依然盛开。这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感深深触动了男子无限哀伤的心弦,令其吟愁,“上穷碧落下黄泉”,但女子已香消玉殒,无处可寻,惟有长恨而已。全词语言典雅深婉,用典自然贴切,曲折地传达出了两人间深切真挚的情意,是一首写爱情的佳作,
29、历来备受清词选本的青睐。该词之所以深为后人喜爱,主要倒不是因为其艺术特色,而是这一爱情故事本身具有哀婉动人的魅力,原来词前尚有一段小序“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纪以词。”当读完这段序,再来细细品味词的正文,相信读者此时的阅读体验较之前次会愈加丰富。这段文字以纯叙事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的始末,末尾又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而词的正文正是在这一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加工,将人物放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强化主人公的抒情,使之产生了“凄警绝世”的效果。严迪昌清词史中说“平心而论,此词秀辞
30、丽句,组练精工而又密涩,笔底溢满情思,全篇灵动而不落俗凡。”3我以为,正是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使然。从叙事学角度察之,全词不乏情节、人物、环境等基本叙事要素,而且叙述完整,有始有终,情节的设置亦曲折生动,整体上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但假若没有词外真实的故事背景,恐怕其整体效果会大减折扣。但该词中的作者只是故事的外在叙述者,并没有直接参与故事本身。而下面的一些艳情词倒是朱彝尊自己“落拓江湖载酒行”的纪录,例如鹊桥仙席上赠伎张伴月、步蟾宫席上同沈六赠伎、昼夜乐赠伎蜡儿、一斛珠赠伎饼儿等,从中不难发现这些词的题目都具备着一定的叙事功能,据此我们便可以大致推测出词的题材当为赠伎怀人一类。这类词一般
31、都明确了主人公的身份,其内容大多都是围绕着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行为动作、心理情绪等展开,这与传统的艳情词常写文人的宴游生活并无差别,当事过境迁之后,作者的感慨未必系之矣。另外,这些词所写的人或事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不存在特别的联系,从叙事学上来说,也就是各个事件不具可续性。但在朱氏的江湖载酒集中,也有几首艳情词是例外的,它们在内容上存在着联系,比如青门引别晁静怜、南楼令倩人寄静怜札、尉迟杯七夕怀静怜、金缕曲忆静怜等词,同为赠伎怀人,作者的笔3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70墨浓淡和情感深浅已有所变化。显而易见,这几首词都是专为晁静怜一人而写的,但具体的内容各有所不同,
32、从写别时诉情到别后寄书再到怀念思忆佳人,基本呈顺时性发展,并具备简单的情节,因而其叙事性也增强了。三、静志居琴趣的叙事性与以上诸词相比,琴趣一卷完全没有相关的词序,只有极少数的词有表示时间的标题,词中所写人物为谁不得而知。尽管如此,琴趣一卷的叙事性特征仍格外突出。其所呈现的内容非常独特,一是情节的丰富曲折,二是人物的生动详尽,三是环境的简单明晰,四是结构的紧凑完整,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的叙事手法也是十分多样而极具特色,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功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阅读期待。接下去重点研究琴趣内容的形式,即故事的构成因素和构成形态。综观琴趣一卷,虽然词中的环境简单清晰,但人物身份朦胧,情节跌宕曲折,故事扑
33、朔迷离。对此,若完全采用叙事学“竭力避免用作家的因素来理解或解释叙事文”的方式来研究词,必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另外,“因为词的自叙性和真实性,所以词的作者正是研究的重要对象。被小说叙事研究杜绝的所谓文本以外的因素,必然被纳入词体叙事研究的视野。其实叙事学也不是只注重结构形式而完全忽略内涵的。”4鉴于此,本文在采用叙事学分析文本的同时,仍将结合作者的生平。(一)丰富曲折的情节琴趣由83首词组成,就主题内容而言,记录了作者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和零零碎碎的片断,或详或略,或细或粗,林林总总,详尽而生动,极具描绘抒写之能事。例如“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清平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
34、结”(四和香)等写佳人,“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忆少年)、“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秦楼月)等诉相思,“忍泪潜窥镜,催归懒下阶”(南歌子)、“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金缕曲)等述幽会,“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渔家傲)、“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朝中措)等记同舟游历,“别离偏比相逢易,众里休回避”(城头月)、“明日别离人,未恋今宵月似银”(南乡子)等道离别,“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摸鱼儿)、“锦瑟空成追忆,玉箫定在人间”(风入松)等忆故人往事。琴趣中大量的词作都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不一而足,但其具体情节又各具特色。比如写佳人,几乎每
35、首词都有涉及,只是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有4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所不同,这在下文会具体论及。再比如词中常有对两人同舟情况的描写淡墨轻衫染趁时,落花芳草步迟迟。行过石桥风渐起。香不已,众中早被游人记。桂火初温玉酒卮,柳阴残照柁楼移。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渔家傲)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一湾流水,半竿斜日。同上归艎。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朝中措)这两首词都是记同舟游历之事,乍一看有着惊人的相似,前词说“落花芳草步迟迟。行过石桥风渐起。香不已”,后词则说“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相同的场景反复出现。但再往下细细体会
36、,则又各有不同,前者云“众中早被游人记”,后者则云“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是“被游人记”后的进一步表现,在意思上显然是一种递进,一出一归,前后照应。此外,两词的结尾也别有趣味,前者以“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收笔,直接从女子的表情点出其情意,而后者则借用他人之言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慕之意,各具匠心。与此相关的还有洞仙歌第二首“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词中“云母船窗同载”、“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37、等句与前引两词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和联系,但从整体内容来看,此处对同舟之事有了新的展开,叙述更加具体和细化。前者未言及的这里作了补充,前者点到为止的这里予以深化,如词的上阕增加了朝中措所没有的两人在船窗之内的活动,下阕具体展开了两人出船上岸后的活动,结尾则换成了一段景物描写,叙述手法更加多样,情节愈见丰富和曲折。琴趣之情节的丰富多变性此处已可见一斑,但就整卷词而言尚是冰山一角,这在其它围绕同一题材展开的不同词作中仍有无尽的体现,这里不再一一挖掘。琴趣所叙之事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其题材类型的多样性,更体现在同一题材的情节具有多变性,由于以上这些特性,词中情节的曲折性也渐趋突出,这从作者所采用的
38、叙事手法上也彰显出来,主要是大量曲笔的运用。由于词是一种受字数、韵律限制的文体,因而其“情节构置不能够像散体文、歌行体诗那样无约束地将情节拉得过长,将场景拓得过大,将人物列得太多。只能依照以小见大、以短见长、以浅见深的规则来安排情节。”5前引词中“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等几句便是一例,单看前两句,以为是5熊正荣词体叙事的情节艺术N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5情人久别重逢后解除了心中的相思之苦,但后两句一出,便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两人压根就未曾分离,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却给人以很强的跌宕感。关于别离所带来的相思之感,江淹在别赋的开篇就有经典的表述“黯然销魂者,唯
39、别而已矣”而此处作者与女主人公未曾别离已生相思,尚且还处“船窗同载”中,若一旦相离,天人远隔,不知作者将会怎样的“黯然销魂”陈廷焯在词则中就称赞其“善用折笔”,同时他还举引了洞仙歌中的其它词句,“诸如此类,一折便深,可悟用笔之妙”。6写到别离,无独有偶,作者常用“折笔”,而且喜欢拉上江淹,如“但寄语江淹,有个人儿,莫便轻别”(幔卷绸)数句,面对别离的是作者本人,对情人万般不舍的明明也是词人自己,但他却转而怨起了写出别赋的江淹,叮咛规劝他说,如果你有个相知相惜的人儿,千万不要轻易和他分别啊经这一口语化的叙述,作者成功将自身离愁别怨的矛盾指向他人,似乎江淹不该写别赋的,从而使得情节形成波澜。可见,
40、作者非常善于借用他人和外物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从“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以及“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秦楼月)、“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衩”(鹊桥仙十一月八日)等不同类型的词句中仍可以一一印证。此外,词人还喜欢从对面落笔来叙事抒情,使得情感流露含蓄有余味,情节表现曲折有张力。这种方式是指“落笔对面,以描写本位正面,使人能从对面联想到本位正面,其相类用以正映相形,其相反用以反衬反形”7,也就是说词人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叙述对方的活动来呈现,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其运用曲笔的表现。下举两例,主题实为词人自己的相思之苦,但作者却并不
41、直说,而从佳人着笔,想象其对自己愁肠百转、郁结缠绕的相思,可谓曲尽其妙无计。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翠蛾别久,远信莫致。纵有梦魂能记。寻不到、长安三千里。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无闷雨夜下阕)飞燕,书乍展。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换巢鸾凤下阕)第一例从佳人所处的闺阁之中落笔,写她独自躺在床上,孤枕难眠,想到自己日夜思念的人,忽又坐起,心里有说不出道不尽的愁滋味。那是因为良人远离久别之后,音信全无,纵使佳6陈廷焯词则闲情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卷四7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M西安陕西人民出
42、版社,1991,44人能够在睡梦中追寻,却终因相距之遥,天涯阻隔,寻不到他,连梦也是孤梦。因此,在这雨夜,佳人只好点着“孤灯”,苦思冥想此刻的他到底睡了没有,是否也和我一样守着“孤灯”发愁呢通过作者的想象,女主人公的相思愁绪被展露得淋漓尽致,我们进一步想,若不是作者自己先有这样的相思情结,又怎能如此轻易地知晓并道出对方心里的情愫呢殊不知佳人的相思放到自己身上是要加倍的。第二例倒不全是对面落笔,而是词人收到伊人的书信后才展开想象。前者因“远信莫致”而惹人苦思,但此处却是由“书乍展”引出相思,因为信笺上晕开的字迹,作者便由此揣想情人临案提笔时伤心泪流的模样。“定自沉吟千遍”极言情人千言万语、欲说还
43、休之态。词人进一步推想,在书信已封即将寄出时,她又临时拆开信封,附上自己剪下的一缕青丝,青丝者,情思也,一缕青丝蕴含了无尽的情思。结句是作者的心里独白,又巧妙地折回到了自己身上,与起首形成呼应之势。像这样从对面落笔的例子,在琴趣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实相思的情感发自词人,凄哀的愁绪也来自词人,但作者却不多说“我”如何相思怨别,而从对方身上勾勒叙述,吞吐不尽,获得了加倍的表现效果,真可谓情真笔曲,极大地突出了情节的曲折性。综上所言,琴趣一卷词所呈现的内容极为丰富,再现了作者各方面的生活片断,而同一主题的词作其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事件之间常具有联系性和可续性,又因为词中大量曲笔的运用,故事情节的发展
44、几尽曲折。(二)详尽生动的人物琴趣一卷,历来已有不少前贤先哲对其做了研究,最受人争议的莫过于其本事之有无。通过以上词作我们可以简单看出琴趣所述之事深切动人,具有情真笔曲的特点,但仅凭此是难以确定词外是否有其本事的,主要是因为人物身份的朦胧,故此本部分具体讨论琴趣中的主人公。关于琴趣的女主人公,前人已做过较为详细的考证与讨论,虽时至今日仍有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人乃作者的妻妹冯寿贞,整卷词就是描写两人之间的一段特殊恋情的。笔者试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探索,也得出了不少可以充实该观点的结论。琴趣中的女主人公虽不像江湖载酒集中的那些青楼女子一样姓名身份都明确,但作者对其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词人从不
45、同角度和侧面刻画了一位秀外慧中的佳人,详尽而传神。琴趣开篇的几首词便是专门写人物的齐心藕意,下九同嬉戏。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清平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四和香)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生查子)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菩萨蛮)仅从内容比较来看,似乎只有中间两例写的是同一个人,
46、其它两首中的人物形象显然大相径庭。第一首写的是一个年近豆蔻的天真女童,第二、三首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第四首却是一位风情万种的成年女子,迥然不同。然而,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几首词所展现的不正是同一女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过程吗虽然第一首中的女子天真无邪,丝毫没有怀春情绪,但“齐心”、“春愁”等词无疑暗示了女子长大后将会有后几首词那样的表现,此为伏笔,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上文论及的琴趣情节之丰富性和可续性。到这里,词人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女主人公成长过程的叙述,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接下去的词作基本都是围绕成年后的女主人公展开的,并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对其的描写角度更加多样,刻画也愈
47、加细致。在竹垞笔下,女主人公不仅美丽动人,犹如曹植笔下的洛神,而且兼具才华,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下面试从容貌衣饰、神情姿态、才艺气质等几点加以探讨。如果说前者词人对于童年和少女时期女主人公的容貌只是点到为止,那么,对于长成以后恋人的美丽,作者有了更加细腻的描写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渐坐近、越罗裙衩。(鹊桥仙十一月八日)看樱桃小注,桂叶轻描。图画里只少耳边朱晕。便与夺鸾篦,锦髻梳成,笑犹是,少年风韵。(洞仙歌之第十)圆菊金铃鬓边媚。(洞仙歌之第十一)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洞仙歌之第十五)前两例都写美人如画,其中后者刻画得非常具体,有着樱桃小嘴和桂叶黛眉的佳人,犹如画里走出来一样,婉
48、约动人,风韵犹存。第三例则以花映人,秋日绽放的金铃圆菊,戴在鬓边,妩媚自生。第四例则写其晨起慵懒梳妆,展露出柔美的娇态。此外,词中还有不少衣饰的描写,暗示着女主人公的品格情思。例如前面所举引的菩萨蛮,下阕专写“罗裙”的形象,对此叶嘉莹先生有详尽的解析“就中国诗歌之传统言之,则凡是对于与人物有关的居处衣饰之描写,却往往都寓含有一种对于人物本身之情思品质的暗示因此百折而鲜丽的罗裙,自然也就可以提供给读者对于穿着罗裙之人物的衷怀百转而且美丽多情的一种联想。”8再如“渐坐近、越罗裙衩”一句,“越罗所显示的人品之贵美,裙衩所显示的人意之多情,对于渐坐近之人当然构成了一种强力的吸引。”9类似的还有“早湿了
49、当风画罗衣袂”(台城路)、“记取鸦头罗袜小”(南楼令之二)、“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三姝媚)、“裁作轻衫稳称身,更染蒲萄色”(卜算子)等等,都有对女主人公情思品质的暗示,折射出女子多情美丽而又清雅脱俗的一面。除写容貌,词人还着力刻画了伊人的神情姿态笑言也得,欠伸也得,行处丹鞋婀娜。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鹊桥仙)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洞仙歌之第一)以上两例写得都极传神,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本人仿佛已从词人笔下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第一例写得极为生动,其活泼动人的情态跃然纸上,不免让人心生喜爱,尤其是末两句,女子玩簸钱斗草游戏输了之后,开始向“我”撒娇耍赖,语气中带着几许娇嗔,言尽意不尽。第二例则用了整首词来状写,少女的青春风采不仅体现在姣好的眉黛上,更展现在觉察到“素女图”后的眼波流转间。“见了乍惊回”道出了女子的羞涩矜持,但“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无疑泄露了她的春心,才回避却又和词人玩起了捉迷藏。一个美目盼兮、娇憨可人、活泼灵动的形象呼之欲出。对此,我们怎能不对女主人公百般迷恋,怎能不对竹垞艳羡不已。此外,词中更有对其足部及行步姿态的特写,娉婷袅娜,轻盈纤巧,风姿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