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351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人的文学,陈独秀的我的妇女解放观,胡适的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鲁迅的我的贞烈观提出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表现出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象。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之后所产生的精神危机。丁玲

2、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将这种创作倾向推向了高潮,丁玲的作品中全然没有冰心作品中对于母爱和自然的颂赞,她的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如茅盾所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求。追求精神和肉体相统一的爱情。其次,女性意识另一表现为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在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中,男性形象不再显得高大、俊伟,反而显得有点猥琐、矮小、缺乏责任感,有的甚至成为女性戏弄的对象。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对个

3、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她们自我的内在秩序已经被击破,新的秩序却没有建构起来。梦珂、莎菲、阿毛她们与外在社会秩序有着强烈不协调,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体现了“五四”女性个性解放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丁玲个性中反叛气质。探究时代思潮与个人遭遇对创作者的双重影响。并考量和观照当今现实社会。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丁玲和庐隐、沅君等第一代“五四”女作家视角、立场和观点有所不同。丁玲以女性心理独白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女人的身份写女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细腻、委婉,却不乏热情。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展现了

4、女性意识觉醒后所陷入的困境。她们最后的悲剧命运,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深切地体现了丁玲对女性自我选择的怀疑,对个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她们自我的内在秩序已经被击破,新的秩序却没有建构起来。本文将以此为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将之投放到丁玲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之中,丁玲受“五四”文学的启蒙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作为作家,她并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她的创作只是出于纯文学的追求。丁玲善于心理描写,表现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与她本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她从小寄人篱下但由于母亲的勤奋与努力,她基本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发愁,四处求学也丰富了她的人生历练。这一切造就了丁

5、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梳理创造者的心路历程,探究时代思潮与个人遭遇对创作者的双重影响,由此论述丁玲早期作品中表达的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独特的女性观,这是时代思潮与个人遭遇所产生的价值观。本文拟甄选代表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之生存的境遇境况和心路历程为着眼点,且将之与时代大背景下的社会思潮相较而考量,探求其生存的社会意义。论述大致分为首先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挣扎。女性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却又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失去男性庇护后的女性表面的征服欲望看起来显示了她们的独立意识,实际上却无法掩饰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莎菲女士们痛恨灰

6、色、庸俗的生活,憎恨虚伪、矫情的人生,渴望真诚无私的心灵契合,而这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却难实现。将之投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女性终究无法逃脱男权社会价值体系下的被毁灭的命运。其次是自我价值的迷茫。深切地体现了丁玲对女性自我选择的怀疑,对个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女性始终处于自我撕扯和内心挣扎的分裂状态之中。自我分裂源于她无法确认哪些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哪些仅仅是一种虚伪的社会意识的构建。“我,我能说得出我真实的需要是些什么呢”于是,日记不过是莎菲曾经“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的唯一见证。再次是通过丁玲的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述可以窥见丁玲个人个性中强烈的反叛气质,这与丁玲本人

7、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这造就丁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丁玲受“五四”文学的启蒙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作为作家,她并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她的创作只是出于纯文学的追求。探究时代思潮与个人遭遇对创作者的双重影响。最后从丁玲早期作品中精彩的女性形象为起点,考量和观照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社会生存意义与时代特征及今后前进方向。关注中国女性,简要探讨中国女性命运的进程。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主要通过收集有关论题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加工,运用罗列、比较、筛选、联想等手段,选取对阐述论证自我观点有力的成分,批驳与自我观点相悖的

8、成分,最终形成自己的论文体系,从而完成对资料的占有、分析、加工、升华的过程。论文拟从不同价值定位点出发,选取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类型,及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并将之投放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之中,融入到作者人生际遇之中,从而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原为社会中的人,而不是仅仅作为符号和工具而存在。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12日至12月23日,选择导师,填写选题申请表,并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年12月24日,进行开题论证,并做开题论证汇报2010年12月25日至2011年3月2日,认真研究各种文献资料,组织撰写论文,并形成初稿2011年3月至4月10日,提交论文初稿

9、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并最终完成论文五、主要参考文献1茅盾女作家丁玲M天津人民出版社2丁玲丁玲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宋剑华1926一1930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转型J4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5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程光炜、孔庆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20008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9郑必俊、陶洁主编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

10、、下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1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五四”时期,兴起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女性自我意识大觉醒。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表现出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象。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之后所产生的精神危机

11、。丁玲的作品表达了一种超前的女性主义观。前辈学者对小说中的进步女性观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方向切入一,对作者丁玲生平际遇及其思想渊源进行探究,从而推导出丁玲早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女性观,不是虚幻的产物,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据。如茅盾在女作家丁玲所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求。追求精神和肉体相统一的爱情。弄清当时思想潮流的趋势及其基本特征,弄清丁玲对于这一潮流的真正态度,她表达的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独特的女性观,以及她以何种方式与之发生关系,对于丁玲早期作品的研究,意义重大。丁玲的

12、早期作品以女性心理独白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女人的身份写女人,细腻、委婉,却不乏热情。就像丁玲在丁玲文集中说“因为我自己是女人,对于女人的弱点,比较明了一点。”丁玲善于心理描写,表现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与她本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她从小寄人篱下但由于母亲的勤奋与努力,她基本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发愁,四处求学也丰富了她的人生历练。这一切造就了丁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丁玲自己总结道“我那时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走入孤独的愤葱、挣扎和痛苦。我精神上痛苦极了。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了。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

13、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挣扎。”丁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形成。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表现在后来的创作中。二,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梦珂、莎菲、阿毛她们与外在社会秩序有着强烈不协调,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对于这一代女性而言,婚姻不能建构爱情也不能保存爱情。比如,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认为生活的失意,使女性的个人心理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孤独感“意味着他与外界的联系被割断,使自己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同时也“意味着他无力把握这个世界以及与

14、这个世界相关的人和事”。“”因此,女主角纷纷以逃避或自杀的态度面对失败的结局。张永泉在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中提到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她们最后的悲剧命运,深切地体现了丁玲对女性自我选择的怀疑,对个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她们自我的内在秩序已经被击破,新的秩序却没有建构起来。三,“五四”启蒙失败很多作家逐步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的影响,最终在二十年代末集体思想转型,与太阳社、创造社结成同盟,加入左联。与此不同的是,丁玲并不是“五四”文学的启蒙者。她是启蒙的对象,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作为作家,她并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她的创作只是出于纯文学的追求。因此,丁玲的转型实质与同时期知名作家的思想

15、转型不同,她滞后的转型也更加明显、更加突出。程光炜、孔庆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着对这一现象的阐述。丁玲的作品中全然没有冰心作品中对于母爱和自然的颂赞,与同时代的女作家的视角、立场和观点有所不同。如盛英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丁玲从女性形象入手,概括了各类女性的特征,并指明了几种不同类型女性描写之间的继承与超越。四,莎菲女士们痛恨灰色、庸俗的生活,憎恨虚伪、矫情的人生,渴望真诚无私的心灵契合,而这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却难实现。将之投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女性终究无法逃脱男权社会价值体系下的被毁灭的命运。宋剑华在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中有对这一观点的论述。五,从丁玲早期作品中精彩的女性形象为

16、起点,考量和观照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社会生存意义与时代特征及今后前进方向。如郑必俊、陶洁主编的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便是从这一角度关注中国女性,来探讨对中国女性命运的进程。当然以上的分类,只是一种大致的分类,无法完全覆盖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的每个领域。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既有女性自我的觉醒,也有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明确提出女性大解放,尊重女性、男女平等,表现出一种超前的女性观。虽然,前辈学者对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过不同方向的论述,但是尚有阙漏。作品中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价值立

17、场,不同的定位便又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论文拟从不同价值定位点出发,选取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类型,及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并将之投放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之中,融入到作者人生际遇之中,从而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原为社会中的人,而不是仅仅作为符号和工具而存在。以丁玲早期作品中精彩的女性形象为起点,考量和观照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社会生存意义与时代特征及今后前进方向。本文便将秉持这样一种态度,对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一番新的论述。参考文献1茅盾女作家丁玲M天津人民出版社2丁玲丁玲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宋剑华1926一1930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转型J4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

18、,19825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程光炜、孔庆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20008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9郑必俊、陶洁主编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1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本科毕业论文(20届)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目录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错误未定义书签。SELFAWAREN

19、ESSANDSPIRITUALCRISISDINGLINGSEARLYWORKSOFTHEFEMALEIMAGE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丁玲女性自我意识思想的社会和个人背景3(一)产生自我意识思想的个人背景3(二)产生自我意识思想的社会因素3二、女性从关注自我个体到关注社会群体的转变4三、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5(一)女性自我意识的定义5(二)女性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表达5(三)女性对社会变革的构想与选择6(四)女性产生思想变化的个体因素与社会环境8四、丁玲女性思想在当代文学与社会中的意义9五、女性自我意识与政治意识的冲突9六、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

20、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丁玲以及她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重要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女性作家。她是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论文论述了丁玲在最早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讲话后等几个时期创作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以及出现这种变化的个人思考和社会因素。还有就是丁玲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自我意识;个体思考;社会变革【ABSTRACT】DINGLINGISANINDEPENDENTSELFCONSCIOUSNESS,CONCERNTHEFATEOFWOMENWRITERSDINGLINGANDHERLITERAR

21、YCREATIONINTHECHINESELITERARYHISTORYOCCUPIESACRITICALPOSITION,ISACANNOTBEIGNORED,WITHTHEOBVIOUS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OFTHEFEMALEWRITERSHEISBY“MAYFOURTH“MOVEMENTOFREBELLION,DEPRESSIONTYPICALOFFEMALEINTELLECTUALSDINGLINGPAPERDISCUSSESTHEEARLIEST,THELEFTINTHEPERIOD,PERIOD,“SPEECH“AFTERTHECREATIONOFS

22、EVERALWOMENDURINGTHEDEVELOPMENTANDCHANGESINSELFAWARENESSANDTHEEMERGENCEOFTHISCHANGEOFPERSONALREFLECTIONANDSOCIALFACTORSDINGLINGSCREATIONTHEREISTHE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INTHEDEVELOPMENTOFWOMENHADASIGNIFICANTIMPACT【KEYWORDS】SELFCONSCIOUSNESS;INDIVIDUALCONSIDERATION;SOCIALCHANGE一、丁玲女性自我

23、意识思想的社会和个人背景(一)产生自我意识思想的个人背景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丁玲以及她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重要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女性作家。丁玲也是左翼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我们从丁玲的作品中不仅可以欣赏到那些独立反叛的女性形象以及一个寄情于文学创作的真实的丁玲而且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从处女作梦珂发表到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到一九三O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丁玲用自己的创作记录着中国的历史变迁。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省安福县人,1904出生于常德县外祖母家。她人

24、生坎坷,历经众多功过荣辱和悲欢离合,“一个浪来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又被沉入海底”。1丁玲受“五四”文学的启蒙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作为作家,她最早的作品并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只是出于纯文学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有所改变,从女性个人自我意识向社会自我意识转变。丁玲善于心理描写,表现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与她本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她从小丧父,寄人篱下。但由于母亲的勤奋与努力,她基本衣食无忧。四处奔波求学丰富了她的人生历练。这一切造就了丁玲的早期个性特征一方面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这些性格特征无不表现和反映在丁玲的文学创作中。丁玲以女

25、性心理独白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女人的身份写女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细腻、委婉,充满热情。丁玲的出现在当时真可谓是石破天惊。在当今女子能顶半边天的社会生活和成长的我看来,丁玲作品中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还是令人赞叹佩服的,这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二)产生自我意识思想的社会因素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个典型的父权社会,男人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上长期占统治地位,女人只不过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文学史上,男性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掌握文学话语权。作品也大多表现男性的英雄气概,即使是写有关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也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写符合男性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的女性形象。女性的话语权利被剥夺,在文

26、学创作中处于严重弱势。文学上缺少女性的声音,女作家的创作极少能登堂入室,而“五四”社会启蒙运动提出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1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家群。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表现出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象。丁玲的将这种创作倾向推向了高潮,丁玲作品中的女性视角、立场和观点也更自我、更独立。丁玲最早作品创作的时代大背景是受“五四”文学的启蒙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段黑暗和徘徊的时期,人们焦虑、迷惘、不知所措。求学的波折和现实社会的打击,让困居古

27、城北京的丁玲处于苦闷和失望中。她谈到当时的状况,“我那时候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反叛的情绪,盲目地曾倾向于社会革命。但因为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又疏远了革命的队伍,走入孤独的愤慈、挣扎和痛苦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了。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挣扎”。2可以说,丁玲的早期创作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开始进的,而莎菲女士的日记很好地体现和折射了丁玲当时的这种心态。二、女性从关注自我个体到关注社会群体的转变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男女两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女性是俯视男性的。在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一系列小说中,梦珂、莎菲、阿毛

28、等女性人物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晓淞、苇弟、凌吉士、陆小二等男性人物都作为配角来突出和陪衬女主角的。作品中表达的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独特的女性观,这是时代思潮与个人遭遇所产生的价值观。丁玲关注的焦点是女性的言谈举止,她们的哀怨,她们的绝叫,她们的失落,她们的自尊。在她们身上体现着丁玲以女人的角度写女人的独特的女性价值观,表现丁玲对女性自身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丁玲曾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说“在我过去的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女人,这自然因为我是女人,对于女人的弱点,比较明了一点。”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

29、我意识的觉醒与之后所产生的精神危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莎菲们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如茅盾所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3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求。追求精神和肉体相统一的爱情。其次,女性意识另一表现为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在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中,男性形象不再是以前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我们看到的是自私、懦弱、缺乏责任感的男性形象,他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为突出女性形象。青年女

30、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2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313茅盾茅盾论现代作家作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1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随着时间的推移丁玲自身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在文学创作中逐步赋予某一主人公阶级斗争意识,如韦护、一九三O年春上海等。丁玲开始从社会角度鼓动反抗和斗争,希冀通过社会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包括女性在内的社会整体生存问题,创造一个进步、光明与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美好未来。由此丁玲的写作动机也随之而变。丁玲后来称韦护是一部追随“革命加恋爱”之风的作品。丁玲小说的转变可以说也是她的创作从主观描写个人心理到

31、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三、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一)女性自我意识的定义那女性自我意识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对于女性意识的界定,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乔以钢有着自已精辟的观点。她认为,“所谓女性意识,就其在女性身上的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4丁玲在创作中有作为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把握,这就是丁玲的自我意识吧女性不仅成为文学形象的主角,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性爱意识也开始觉醒。这种女性自我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偏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丁玲

32、希望女性也能跟随时代的大潮流,参与社会变革,表达自已的价值观那就是女性究竟渴望创造怎样一个新世界以及在社会中树立并确定女性的地位。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对个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她们自我内在价值观已经改变,但新的社会秩序却没有建构起来。梦珂、莎菲、阿毛她们与外在社会秩序有着强烈不协调,最终都以悲剧命运收尾,揭示了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后来,丁玲开始从社会角度鼓动反抗和斗争,希冀通过社会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包括女性在内的社会整体生存问题,创造一个进步、光明与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美好未来。(二)女性个人自我

33、意识的觉醒与表达在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主人公莎菲是“五四”运动后热烈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的封建叛逆者。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退缩到个人的小天地中,尽管身染肺病,仿佛自暴自弃,但她心灵深处仍然渴望和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纯真爱情。丁玲用大胆细腻的笔墨描绘了莎菲的爱情追求史与抗争史。围绕着莎菲出现的两个主要男性都因各自的缺陷而被抛弃,女性抛弃4乔以钢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男性在当时的社会简直是天方夜谭。先看苇弟,他对莎菲情有独钟、事事依着莎菲。他生性善良,忠厚可靠。在到处充斥着虚伪、自私的世界里温暖着莎菲那颗背负着时代苦闷和承受病痛折磨的极度渴望温

34、情的心。但一遇伤心事就哭的软弱性格,缺少成熟男子所应具备的硬气又是莎菲所不能忍受的。最重要的是他并不能真正理解莎菲,甚至当莎菲把记录着自已辛酸史、不轻易给别人看的日记递给他看时,苇弟竟一点也读不懂莎菲,还硬要不懂装懂的认定莎菲爱上了凌吉士。这种类型的男子跟莎菲所向往的男人形象是大相径庭,最终被莎菲抛弃。其次是凌吉士,他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莎菲形容他具有欧洲中古的骑士风度,她很自然地一开始就被凌吉士外在的皮相所诱惑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莎菲渴望在凌吉士身上得到她所追求的灵与肉和谐统一的理想爱情。为此,莎菲费尽心机接近凌吉士,争取尽可能多的机会与时间和他相处。但当莎菲对凌吉士有了进一步了解,明白他高

35、贵的美型里竟安置着有如此卑劣的灵魂,凌吉士并不是能实现莎菲追求的灵与肉统一的美好爱情的那个人。莎菲感到疑惑、悔恨、不甘和涌上心头强烈的征服欲。被爱折磨得心力交瘁的她慢慢明白要想重新找回自我,就必须要占据主导权,征服凌吉士,让他爱她。莎菲内心经历着痛苦挣扎,情感与理智激烈冲突,当莎菲终于得到了她一直迷恋的凌吉士的吻,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别的女人一样被晕倒,她在心里高呼“我胜利了我胜利了”5莎菲终于豁然开朗,战胜自我,回归自我。而闯入莎菲生活中的两个男人,他们在作品中都是因莎菲而存在的,处于陪衬和被审视的地位。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西湖边上的青年农民陆小二。环境的改变,眼界的开阔,

36、城乡的强烈对比以及由于她的常常好用心思,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急遽变化。“现在的阿毛不信命了。现在她把女人的一生,好和歹一概认为系之于丈夫”。然而,当她一懂得都是为了钱时,她倒又非常辛勤地做事,只想帮助丈夫多做点事,夫妻俩人能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阿毛追求过上所谓的理想和体面的生活,对丈夫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每每是事与愿违,这使阿毛深感泄气、失望。阿毛不但物质愿望难以得到满足,爱情理想也得不到实现。最终阿毛选择结束自已的生命来控诉禁锢女性人身自由封建社会。阿毛有着强烈的自我追求和抗争意识。她无疑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殉道者。这正是身处激烈社会变革中女性的觉醒和茫然。她们的思想还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许,梦珂

37、、莎菲、阿毛她们与外在社会秩序有着强烈不协调,显示了强烈的命运悲剧。在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身上体现了“五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个性解放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丁玲个性中反叛气质。(三)女性对社会变革的构想与选择到了韦护,丁玲关注的重点仍是女性,但由注重女性个人内在的心理描写变为注重外在的社会环境描写即女性的社会生存问题。面对当时急剧的社会变革,很多作家的思想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也随之转型,他们关注社会矛盾与社会斗争,丁玲写作视野也由单独的女性个体解放扩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展到整个社会解放。文学创作由开始的无功利性开始偏向社会功利性,他们成为社会先锋者和启蒙者。丁玲也

38、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加入并推动这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大潮流,这种现象也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规律。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无产阶级知识在其中往往充当着社会急先锋的角色。启蒙者和革命者形象开始逐渐出现在丁玲作品中。韦护中韦护和丽嘉的原型据说是瞿秋白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韦护和丽嘉是一对沉溺于甜蜜爱情中的爱侣。丽嘉,在先前韦护的眼中显出尖锐、轻蔑、嘲讽神态的女性,一旦被爱情所俘虏,就变得不可自拔,将爱情打造成了一个甜蜜得令人窒息的枷锁把自己囚禁其中。韦护,他向往田园乌托邦式的爱情,政治方向上的选择则要他投身世俗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在两难困境中挣扎良久,加上来自外部的压力,韦护只好割舍对丽嘉的痴情,不辞而

39、别。最终韦护的社会革命理想战胜了甜蜜的爱情。两人破裂的原因,其实责任不在于丽嘉也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就像韦护在决定离开丽嘉之前的心中所想“但是这能怪她吗她没有一次有妨害他工作的动机,虽说她怕那分离的痛苦,但是她不会要求他留在家里的。”最后,丽嘉并没有被韦护的不辞而别给打倒,她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还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从本质上讲,丽嘉还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和莎菲类似,但她又异于莎菲,不像莎菲那样理想幻灭后,“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而是开始觉醒,决定从狭隘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决心要做点事业。她抱着好友姗姗说“好,我现在一切都听凭你。我们好好做点事业出来吧,只是我要慢慢的来撑持呵”6韦护的出现是个

40、转折点,在它之后的几篇小说,丁玲都正面写出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小说的女主人公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女性知识分子,在革命面前该何去何从她们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有对社会问题的困惑与思考。同时,在这几篇小说中,女性不再是丁玲笔下唯一的主人公。她女主人公追随在启蒙者身旁,接受革命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女性更觉醒、更独立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作用,在新的社会秩序中寻求女性的自我解放与社会生存之路。在一九三O年春上海中的新女性美琳的觉醒过程的具体表现是从爱情中挣脱出来走向革命,从家庭禁锢的牢笼走向社会。丁玲着力描写了她的内心激烈地挣扎、自我内在思想逐渐发展和转变的心路历程。最初,

41、美琳奉行的是爱情至上主义,她和青年作家子彬享受着甜蜜而又浪漫的爱情生活,后来,他们的甜蜜生活中出现了革命者若泉,子彬与若泉的价值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美琳把这种冲突看在眼里并引发思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在若泉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热情指引下,美琳毅然决然投身到社会革命事业的大浪潮中。美琳与丽嘉都是时代的新女性,她们爱情至上,但最终都从家庭迈向社会。美琳与丽嘉不同处在于,丽嘉是被动走向社会的,而且有的只是转变的想法。6丁玲丁玲文集第一卷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而美琳却以实际行动和热忱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具有主动性。她们从追求爱情自我转而追求在社会中实现自我。总之,左联时期丁玲创作风格的确发生了明显转

42、向,以往鲜明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逐步模糊和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占主导的是革命意识和大众意识。丁玲延安前的小说,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作品内容的变化。针对女性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出路问题,丁玲舍弃创作中莎菲式的“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的观念,提倡社会革命来转变女性与社会整体的命运。革命最终能否成功,作品正面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但在小说结尾总用乐观的情绪暗示着人们道路虽然坎坷但前途却是光明的。这是丁玲的文学走向也是左翼文学的发展趋势,。(四)女性产生思想变化的个体因素与社会环境1932年的冬天,丁玲在我的创作经验中写道“过去我所观察和经历着的环境,是很有限的。我只生活在知识阶级中,所以对于大众

43、的生活,没有经验。同时我当初并不是以批判的观点写,只是内心有一个冲动,一种欲望。”7二十年代末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除了自身内在思想转变,更多受当时的文坛现状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坛上涌现了鲁迅、茅盾、叶圣陶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他们提倡社会革命。丁玲转型多少受这种氛围影响,更主要是个人原因。因而这种转型现象在丁玲身上体现得也更激烈、更突出。胡也频的牺牲彻底改变了丁玲的生存方式,无形中促成她与左联的密切互动,也直接促成她完成自己的思想转型。1931年胡也频牺牲后,丁玲独居上海,“室内只有自己叹息的回音,连一点有生命的小虫似乎也全都绝迹了”。这不是她的理想,她不愿意“长此离群索居”,

44、“要求到江西苏区去”。在苏区,丁玲主编北斗的准备期间曾表示“假如我能将一切已成的、过去的女作家们;已经为一种好的生活营养着、无须乎怎样去努力了的;还和一些新的、充满着骄气和勇气但不知道怎么样努力的年青的女作家们联结在一块,于一种亲切的友好的形式下握起手来,无间无怜的往前走去,大家会在生活里面感到充实有意义得多”8丁玲希望能连结起女性作家,承前启后,发挥女性的力量,继续关注女性的生存问题并思考社会的前进方向。丁玲意识到妇女问题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在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重构的基础上要想真正解放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她认为女性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只有积极参与并主动融入社会革命事业的大潮,跟

45、随那些先进的革命者,跟他们同一战线,成为他们的政治同盟者,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才能避免“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结局。丁玲的关注点也从最初主要描写的知识女性等上层社会扩展到工厂和农村等下层的广大女性,更加重视女性的普遍生存问题。7丁玲丁玲全集(7卷)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38丁玲文学与政治从非整合到整合J社会科学辑刊,1999,第5期四、丁玲女性思想在当代文学与社会中的意义丁玲笔下的爱较之“五四”时期女作家笔下的爱也得到了升华。从单纯描写的母爱与情爱到丁玲创作中的更真实更自我地表达人性本身欲望的爱,丁玲对这些爱有是追求也有质疑。她更关注自身对男性的欲望与希冀、怀疑与否定,这种心理矛盾

46、也是女主人公痛苦心理的根源。转型后丁玲的小说则将爱的范畴扩大,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男女两性之爱,出现了革命战友、阶级盟友之爱从而消除了一直困扰精神上的孤独,也对女性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究竟何去何从的问题有了清晰的思考方向。转型后丁玲的创作相对而言,没有在女性文学史上取得同等重要的位置,也没有达到同等重要的影响。但她在某些方面突破了已有女性文学狭小的看不见的天花板,她的出现表明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把握宏大叙事,女人也能胸怀天下,并带来超乎想象的社会效应。丁玲的创作繁荣了女性文学,推动女性文学向前迈了一大步。丁玲三四十年代的小说没有达到之前的艺术成就,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在左翼文学史与女性文学史都发挥了重

47、要作用,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丁玲的转型也为女作家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赢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使女作家成为社会革命的同盟军不被忽视。作为主编,她激发了女作家的创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团结了女作家群体,巩固了女性文学的阵地。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也扩大了女性文学的写作视野,使女作家不仅关注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与心理环境,也关注全社会女性的普遍生存境遇,她们把整个社会体系纳入自己的观察范围,加强了创作的时事性与政治性。丁玲其后的创作多与社会主流思想密切相关,这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他们认为丁玲的作品已经过于功利化了,偏离了自己的初衷,有点过于讨好社会当局,已经不是那个有着强烈自我意

48、识的丁玲了。但直到晚年,丁玲还是认为“如果我不是走到人民中去,不卷入时代的潮流,那么我的文学生命也早就完了”。9五、女性自我意识与政治意识的冲突丁玲到延安后,面对延安的实际情况,怀着对未来无限的美好憧憬创作了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小说。因为当丁玲真正走进延安的生活,发现当时的革命环境并不象她理想中那么完美,她认为“即使在进步的地方,有了初步的民主,然而这里更需要督促、监视。中国所有的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是不容易铲除的,而所谓进步的地方,又非从天而降,它与中国的旧9丁玲丁玲全集(7卷)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社会是相连结着的,如果整个民族特别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对这种封建意识进行

49、批判,就不可能使全民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觉醒。”10于是丁玲以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当时被指责为“不合时宜”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及杂文三八节有感,相当尖锐的批评了在革命队伍中与革命不相适应的腐朽落后的作风。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写到“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11丁玲还是勇于追求自我价值,没有盲目地被当时充满理想色彩的政治蓝图所蒙蔽,很好地表达了女性的不安与无奈。我在霞村的时候里不幸被日本鬼子掳去的贞贞受尽侮辱,她不甘忍受这种屈辱而堕落的生活,偷偷跑了回来,但出于民族大义又接受抗日政协的派遣回去做情报工作,然而最后,当她为党完成了任务,带着心灵的创伤和身体的顽疾回到家乡时,受到的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白眼与冷嘲热讽,以致这位坚强的姑娘无法在村子里生活下去。在医院中则从另外的角度反映了同一现实,主人公陆萍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屈辱感驱使她离开上海,来到延安,接受党的教育。陆萍是丁玲笔下第一个以共产党员身份出现的人物。虽然她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官僚主义严重的院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看护人员、松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