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377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人文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一、19951999年浙江史学发展的背景和著作编年研究1一浙江史学发展的背景1二浙江史学著作编年研究1二、19951999年浙江史学著作分类分析和浙江史学的特征55(一)浙江史学著作分类分析55(二)浙江史学的特征63总结66参考文献67致谢6919951999年浙江史学编年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是浙江省史界稳定并繁荣发展的时期。在大学里史学研究室的建立,学术团体的建立以及各个讨论会的开展,都促进浙江史学的发展,以在199519

2、99年已经有80本左右的著作。通过对这80本著作编年分析分类的基础上,可以看出90年代后期浙江史学发展的一些特点浙江地区与文化史是这一时期最大的亮点;史学研究开始淡出革命史的研究,注重研究社会史的研究,特别是与人生存生活相关的社会方面史学的研究;固有研究领域比如世界史、宋史等研究通过专题化形式不断深化等等。【关键词】浙江,当代史学,19951999年,编年。II【ABSTRACT】DURINGTHE1990S,INZHEJIANGPROVINCEISSTABLEANDPROSPEROUSWORLDHISTORYDEVELOPMENTPERIODINUNIVERSITYLABORATORIEST

3、OBUILD,ANDTHEACADEMICHISTORYOFESTABLISHINGANDEACHGROUPDISCUSSION,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DEVELOPMENTOFZHEJIANGPROVINCEINHISTORY,HASBEENIN19951999AROUND80THISBOOKTHROUGHTHEWORKOFTHE80COMPILINGANALYSISBASEDONTHECLASSIFICATIONINTHELATE1990S,WECANSEESOMECHARACTERISTICS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ZHEJI

4、ANGZHEJIANGAREAANDCULTURALHISTORYISTHEBIGGESTBRIGHTSPOTINTHISPERIODHISTORIOGRAPHICALBEGANTHERESEARCH,PAYATTENTIONTOFADEDOUTOFREVOLUTION,ESPECIALLYTHESTUDYOFHISTORICALSTUDIESOFWITHPEOPLELIVINGLIFERELATEDSOCIALASPECTSOFHISTORYRESEARCHINHERENTRESEARCHAREASLIKETHEWORLDHISTORY,SUNGHISTORYOFSUCHRESEARCHTH

5、ROUGHTHESPECIALFORMDEEPENING,ETC【KEYWORDS】ZHEJIANG,CONTEMPORARYHISTORIOGRAPHY,19951999,COMPILING1前言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政策的落实,使历史学的研究获得了发展。一批高水平著作的出版,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浙江省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搜集了90年代后期的80本左右的浙江史学著作,来写编年研究。一、19951999年浙江史学发展的背景和著作编年研究一浙江史学发展的背景90年代浙江史学,在80年代史学发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90年代浙江

6、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走在全国领先地位,发挥了沿海城市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浙江不仅接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史学也逐渐摆脱政治束缚,走向成熟,走向独立。在那个时期里,史学研究人员逐渐增多,队伍强大起来;史学研究机构不断的建立,从而使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日趋繁荣和发展;进行史学研究的学校越来越多,开拓出史学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史学研究成就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由此看出90年代,是中国学术稳步发展时期,当然也是浙江史界快速发展并稳定创新时期。90年代,除了杭州大学进行史学研究,是浙江史学研究的中心之外,浙江其他高校也开始创立史学系或史学机构,引进史学家,进行史学研究,

7、促使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史学成果丰硕。比如1985年,浙江师院改为浙江师大,1989年,其成立浙江地方史研究室,1996年升为浙江地方史研究所,有张关钊(1935)、沈雨梧(1936)、方如金(1938)、吴潮(1956)、张忠祥(1965)教授,还有1994年,宁波师院历史系独立建系,分配来了不少研究生,均来自名牌大学。当然在那时还建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学术团体以及举行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讨论会促进了本省历史科学的发展。不管是研究室的建立,还是学术团体的创建,亦或是学术讨论会的开展,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浙江史学的发展,使浙江历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当然也使浙江史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

8、果。二浙江史学著作编年研究从1995年到1999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浙江省的史学著作有80本左右,它们体现了史2学家对于浙江史学的研究成果。笔者选取95年到99年这个时间段里的著作,并对这些学术著作进行编年研究。1995年方如金、方同义、陈国灿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作者介绍方如金,男,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38年11月生。浙江永康人。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地方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浙江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学科组成员、陈亮研究会顾问、金华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浙江地方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当前主要精力集中在

9、浙东学派、浙江古代史和浙江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论著七十多项。专著陈亮真南宋浙东学派研究、宋孝宗传、中国古代史教程、中国古代通史等。并先后在国家级、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方同义,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省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宁波市文化研究会理事。近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其它课题多项,出版著作7部,其中专著2部,发表论文有合目的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理论阐释等90余篇。陈国灿,男,1966年生,浙江绍兴人。现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地方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浙江地方史、江南区域史和宋史研究,今年的学术研究

10、成果主持和参加“江南地区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江南城市化进程与古代文学转型研究”等国家社科项目3项,“浙江城市化历史与传统模式研究”、“陈亮与南浙东学派研究”等省社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4项;有宋代江南城市研究、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等专著和合著8部,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缘由对陈亮与浙东学派研究的意义是勿庸多言的。此项课题自六十年前何炳松先生撰浙东学派溯源开其先声,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尤为活跃。但学者们探讨的重点多集中于有关人物的学术体系、理论思想等具体问题,较少注意到对该派作整体上的综合考察。直至最近方如金教授主笔的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一书出版后,方弥补了这一缺憾。

11、方氏自一九六七年始着手研究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至今整整三十年。这本代表着如金先生三十年研究成果之结晶的著作对六十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陈亮和南宋浙东学派研究很好地作了一次总结,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总体上取得了创造性、突破性进展,从而把陈亮和南宋浙东学派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堪称该项课题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本书体例本书系统全面的阐述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之间的发展,探讨了陈亮的思想内容以及发展过程,分别阐述南宋浙东学派的背景,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之间的关系以及陈亮作为各种大家的思想体现三部分构成。图书章节本书一共有十一章组成。该书将陈亮和南宋浙东学派置于历史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考察

12、和拓展。首先是探讨南宋浙东学派的社会环境和学术背景,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渊源、特点、历史地位,以及浙东学派三个分支学派的概况。其次是理清陈亮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的关系,陈亮在永康学派的地位等。再次是全面探讨陈亮的生平经历和各种著作,陈亮的政治、哲学、经济、军事、教育、人才、史学等思想及英雄人格论。专著突破了以往的旧有陈说,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史料证实陈亮不仅仅是过去人们所说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教育家、史学理论家和有远见卓识的军事谋略家。学术价值方如金教授在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对陈亮的评价,即陈亮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而且还是卓有成就的军事谋

13、略家、史学家、教育家的观点,是崭新而又全面的。不仅如此,他还系统阐述了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之间的关系,施宗璜在宋代人物与学术流派综合研究的新途径读就提到“注意到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的结合点,对两者进行综合的研究,这就比某些单纯研究陈亮或者南宋浙东学派的论文或著作更能反映历史实际。进一步说,无论是该书的研究角度的选择,主题的深化,史料的选择、运用均比其他同类著作更富有特色,显示作者的匠心独运。”1995年2月王渊明历史视野中的人口与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王渊明,男,1956年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世界上古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

14、于浙江大学外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从事西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担任过西方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学术研究成果发表过历史视野中的人口与现4代化、从分析的到批判的西方历史哲学、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等十余部专著和参撰著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缘由90年代正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人口问题无疑是最为人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国内史学界对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厉史和世界历史上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又极为薄弱,无法满足人们了解这方面的问题的迫切斋要。鉴此,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发达国家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处境结合来对人口与现代化发展进行探讨,既具有

15、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作者在自己所著的序中提到“人口问题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备受人们关注、也常常引起人们困惑的一个问题。人口发展状况影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进程,这在当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史学界对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甚少。但人们却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本书体例在方法与形式上具有新意。在方法上,全书贯穿了历史比较的方法、计量与分析方法和模型建构等方法。在形式上,该书既是一部以人口与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的系统的专著,同时各章又是独立成篇的论文,每章都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是一部真正的论著,作为一部真正的学术著作,

16、人口与现代化具有多处学术创新图书章节本书一共有四章,分别为传统社会的人口和经济、西欧的人口和现代化、欧洲现代化与人口发展、当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四章。在历史视野中的人口与现代化中,有对中国古代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历史影响作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口增长幅度远超过西欧和世界其他国家。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作者从中国与西欧封建时代的历史比较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中超常的人口持续增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集约化农业的纵深发展,即中国传统集约化农业在内涵上的不断强化和在外延上的不断拓展,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推动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时代人口增长幅度的超常来源于劳动

17、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的超常发展。这种见解极具新意;也有对欧洲人口增长历史及其原因进行阐述,如在第二章西欧的人口与现代化中,作者对欧州人口的巨大增长及其原因作了系统的考察,并利用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料,既分析了这种增长的人口机制,又分析了人口增长的经济原因,从工业化与工业革命,城市化发展、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大致上揭示出了这一时期西欧人口增长的概况和背景原因。同时,作者对西欧能够率先现代化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概括了西欧各国人口与现代化发展的两条道路,即英国式道路和法5国式道路,并对英国和法国人口状况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和具体的进程进行了探索;也探讨了当代

18、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间题,例如在最后一章当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随其现代化进程,其人口发展也会大致上重演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发展的某些特征”。学术价值这是一部学术观点以及研究课题研究比较新颖的著作,方建中与吕一民所发表现代化问题的系统审视评王渊明论文中提到了“通读全书,觉得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非常的突出第一,选题上具有极为鲜明的现实性;研究具有开拓性;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在方法与形式上具有新意”等优点,总的来说,该书研讨的问题从古至今,时间跨度极大,简明扼要地理出一个大致线索,勾勒出一个框架,简明易读,使读者便于阅读和掌握。1995年6月楼子芳所著浙江抗日战争史杭州大

19、学出版社作者介绍楼子芳1934年生,又名芳耀。浙江东阳人。副研究馆员,原杭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主任。曾任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史学情报资料工作。近年学术研究成果著有浙江地方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81)、浙江抗日战争史(主编)、象塘村志(主编),参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等著作;发表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抗日报刊、五四时期的施存统、论抗战时期的台湾义勇总队等论文、资料40余篇。现主持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刊的编辑工作。出版缘由1995年,那年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作者所写的代序论浙江的抗战终究提到“它是为抗战胜利胜利五十周年,最重要的是把近代浙江的这一段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写清楚”;

20、不仅如此,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中,90年代以前一般只关注共产党及其抗日根据地的研究,而忽略了国民党及其正面抗日战场,作者就提到“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相当长一个时期是只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到了1985年纪念抗6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是,才逐渐树立了一个指导思想凡是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战争中牺牲的官兵,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应该受到崇敬和纪念”;在思想上,也有益于爱国主义教育,作者提到“浙江抗日战争史中所涉及的特色,反映了浙江抗战在全国的地位与作用,也给中国抗日战争史补上一块缺页,尤其在全国上下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时候,这本浙江抗日战争史是一本很好的教

21、材。”本书体例选用档案资料、报章杂志、当事人回忆录等各种史料,全方位地叙述了浙江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图书章节浙江抗日战争史系统全面论述浙江抗日战争历史的专著。共10章,另有代序和结束语。选用档案资料、报章杂志、当事人回忆录等各种史料,全方位地叙述了浙江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在浙江的抗日业绩,例如第一章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在浙江的形成与第二章全省抗战救亡斗争的蓬勃发张;也介绍了国民党政府及其爱国官兵在浙江的抗日活动,例如其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及其抗争斗争,在第八章抗战后期的浙江国民党统治区与正面战场这整章节都是论述国民党政府及其爱国官兵的抗战活动;还揭露了日寇

22、、汪伪政权在浙江的反动统治及其滔天罪行,例如第五章中提到的日军在浙江进行细菌战的罪行、第六章浙江人民反抗汪伪政府的斗争中论述了日伪对沦陷区的压迫和反动统治;反映了抗战时期浙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状况。学术价值这是首部全方位地研究浙江抗日战争史,这本浙江抗日战争史较好的反映了浙江抗战的特色,包括黄绍竑比较傲积极参加了抗战、浙东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正面战场的宁绍和浙赣战役、周恩来视察浙江的抗战等四大浙江抗战特色,书中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主要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同时,也着重地写了国民党政权及军队的抗战活动;在叙述中,除以政

23、治、军事为主外,同时也涉及有关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容;浙江的日伪政权及其反动统治,也有专章论述。作者认为“读了这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在这场全民族的抵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官兵、政府军员是如何坚持抗战、进行英勇斗争的;也可以使我们了解日寇的残暴和汉奸的可耻。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耻辱与民族胜利将会始终激励着我们以及下一代子孙后代去搏斗,去争取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1995年2月方祖猷滕复主编论浙东学术(93年国际研讨会两宋浙东学派、明州陆学50余篇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介绍方祖猷,1932年

24、生,男,浙江宁波市人。70年代开始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现为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近几年的学术成就与陈似慈合作编著的万斯同年谱,独自编著清初浙东学派论丛及万斯同评传,发表的论文有我国封建社会人道主义的先驱王艮、明中晚期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思潮、论全祖望的文学思想、万斯同史学浅论、黄宗羲与甬上弟子的学术分歧,论潘平格的求仁哲学、万斯大的春秋学等近30篇。滕复1952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过院浙江学刊编辑、主编、文学所所长等职务。当选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会理事和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休斯敦

25、大学访问教授。现任哲学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浙江文化史、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马一浮思想研究,发表的论文有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的大儒学学说梁漱溟“世界文化三期论”述评、从义理名相之关系看儒、释、道的分别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解析、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陈亮与浙江精神等,所翻译的著作有严复与西方及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出版缘由这本书是对“93年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上关于浙东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浙东学术研究的稳定发展时期,浙江省1983年9月浙江省哲学史研究会成立后就相继召开的“黄宗羲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阳明学国际研讨会”、“儒学与浙东文化研讨会”等各种关于浙东

26、学术研究会议。本书不仅是90年代浙东学术研究稳定发展时期中浙东学术研究会议的产物,也是基于八十年代浙东史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总结。在1993年3月21日至3月25日,由宁波大学、浙东社会科学院、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在宁波大学召开了“93年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国内外代表对浙东学术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了关于浙东学术论文57篇,本书只摘取了其中8的46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状况。本书体例国内外学者关于浙东学术在哲学、经学、史学诸方面及人物的研究等的46篇论文选编成册。图书章节本书有国内外学者46篇论文选编而成。有对浙东学术的研

27、究问题的整体阐述,如第一篇关于浙东学术与浙东学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是对浙东学术及其学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整体阐述,作者认为长期以来有关“浙东学术”和“浙东学派”研究中遇到了几大问题,提出了“关于浙东学术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跨度问题,关于浙东学术的历史渊源和学术倾向问题,关于浙东学术的基本特点和社会意义问题等三大问题”;也有从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的研究角度来对浙东学术的探讨,特别是对王阳明、黄宗羲两大浙东学派人物思想及史学观研究,例如论阳明心学的意义、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万化根源在良知阳明心学论纲等等;还有对宗教哲学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阐述,在天台哲学与现代现象学认为“跟现象学一样,天台宗注重主客超

28、升净化的修正方法,以除去主观先入为主的无明及解掉客观虚有的妄境”。学术价值论浙东学术着重从哲学、经学、史学诸方面以及人物的研究上扩大和深化了对浙东学术的探讨,兼具国内外学者关于浙江学术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浙东学术这一研究课题的状况。对浙东学术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这本书书中都有一定的涉及且具有许多独特的浙东学术观点。对浙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史学观都做了非常仔细得研究与阐述,从多角度研究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在研究浙东学术以及浙东学派人物是,此书可以作为一本不错的参考书。1995年9月杨树标所著宋美龄传江西人民出版社作者介绍杨树标1938年生,1956年进浙江师范学院

29、(后杭州大学)历史系读书,1960至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进修,此后一直在杭州大学(后浙江大学)任教。现9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中华民国要人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长期以来,杨树标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专著有蔣介石传、宋美齡传和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一卷、第二卷,合著)、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合著)、抗日战争史新论(合著)等22部,发表有关论文100余篇,曾获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2個,抗战中的蔣介石曾获得国家图书提名奖等。出版缘由杨树标在编写1989年出版发行的蒋介石传涉及到大量宋美龄

30、的材料,后来作者就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书,也就是此书宋美龄传。在作者自己所做序中提到“虽然感到材料还相当缺乏,有不少事只知道她干过或参加过,但无法把始末写清楚。但不管怎么样,这本宋美龄传可以勉强同蒋介石传凑成对”。前人还不够重视对宋美龄的研究,在自己所做的引言中提到“本书着重写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活动,提供作者了解宋美龄、认识宋美龄,以祈抛砖引玉,引起史学界更多的研究。有靶子总比没靶子好,我是把宋美龄传作为一个靶子”。本书体例作者自己所做的引言中提到本书体例的特点,他认为“宋美龄传无法称是人物的全记,也称不上是研究著作,只是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一本历史书籍”。本书将宋美龄于蒋介石共同参与的活动

31、分成好几件事件,以记叙的形式写了宋美龄的一生政治生活。图书章节本书一共有九章节,有记叙宋美龄与蒋介石一起参加的政治活动,例如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记叙了宋美龄随蒋介石一起参加的“统一”与反共、推行“新生活运动”、在“西安事变”中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奔走、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抗战前线中的活动、1938年在抗战大后方所参与的活动;也有对宋美龄独自的外交活动的介绍以及评价,例如第七章一九四二年风靡美国以及第八章的一九四八年得美国之行,在评价宋美龄在美国的活动是,采取了一分为二的做法,作者认为“由于中美两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致性,宋美龄的在美国活动不仅有了资本也有了活动市场;由于宣传抗战,争取对中国抗日

32、的援助,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所以宋美龄尽管代表蒋介石、国民党的利益,她的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下仍值得肯定,但是美国援助的物资到了中国后,蒋介石将在大后方将其储藏起来,等到新的内战一爆发,就将这些”美援“拿来对付人民,因此,此次赴美活动在客观上是为蒋介石的新内战预先出了一把刀”;还对宋美龄的一些公开演讲10与信件进行评价,例如第九章评两封信,主要评价的是其中的给廖承志公开信以及致邓颖超公开信这两封信。学术价值此书详细着重记叙以及评价了宋美龄与蒋介石共同参与的政治与外交活动,为研究宋美龄、及蒋介石及国民党的学者提供了资料,方便学者或其他读者研究和查阅。1995年12月李学勤、徐吉军主编长江文化史江

33、西教育出版社作者介绍李学勤,男,1933年生北京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近年学术研究成果著有通向文明之路、文物中的古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等,另有学术论文500余篇。徐吉军男1961年生,浙江宁波人。从1983年8月起,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34、工作,担任研究员。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曾独著或合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缘由随着改革开放中央政策的支持,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例如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经济特区的地区,长江流域浦东的开发、三峡工程的启动、二滩电站的建设、苏南乡镇工业的崛起等等,使长江流域在中国各大流域中经济地位以及史学研究价值上升,但是,在一些历来偏见和政治学术倾向下,历来国内学者也大都忽视对长江文化的研究,正如李学勤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的“过去说起中国历史文化,总是讲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摇篮。当时流行的看法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元的,其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由之向

35、11外传播,以至各地。还有不少著作,把这种看法同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理论联系起来。西亚的文明初起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埃及的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文明繁盛于印度河、恒河流城,而中华文明则在黄河流域产生和兴起。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因此作者编写此书是为了弥补长江文化研究这一学术空白,也是希望以新的视角研究长江文明所取得新成果为现在以及未来长江流域地区发展提供借鉴。本书体例按时代顺序,从古代到近代,对长江流域这一大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作系统探索。图书章节全书按史前、三代、秦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与近代分为十章,全方位多角度勾画了长江文化由孕育、产生、发展

36、并逐步成熟、繁荣、鼎盛到率先走向世界的历史。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历代长江文化以及其对当时朝代文化的影响,这里所采用的“文化”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甚至包含了制度文化,例如在南北对峙与文化交流对东晋南朝时代的土族制度、家庭结构有所论列。在南人致仕方面,也做了一系列的统计和比较;本书中的亮点也是重点是此书对长江文化的开放特性进行了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体现的长江文化的开放性可归纳为两个方向一是长汀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具他区域文化相互渗透、互补长短的方面,二是长江文化与海外义化的交流。开放性的第一方方向在本书中的各章均有涉及,第二个方向在从第六章五代中国南北文化地位的逆转直至第九章清

37、代长江文化的鼎盛都有专门一节来论述论述了长江文化与域内外,特别是与域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还努力探索、总结阐述了长江文化的各个朝代的规律性特点,本书归纳“史前时期长江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开创性”、“连续性”、“开放性地吸收外来的、有利的文化因素”和“不平衡性”6点。秦汉时期有“多样化的统一”、“大规模地吸收与远距离传播”和“在对抗中进步”3点。隋唐时期有“不平衡性”和“整合性”两点。”。学术价值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大型著作长江文化史,是一部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开拓性著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工作者以新的视角研究长江文明所取得的一项新成果。寄墨评价对此书具有较高的评价,他认为“它不仅是一部通史

38、型的著作,也是一部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长江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画卷。文化史著作为数不少,有的偏重材料,分别类有的偏重论述,史料不丰而像长江义化史这样史料全面丰富、有史有论,史论结合的尚是不多。此外,长江文化史的创意很新颖,在文化史研究的领域中开辟了区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长江文化史的重要学术价值,就在于此书通过对历代12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读者通读此书,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全程有新的理解和观感。这在长江地区位置非常重要的今天,更是十分有益的。1995年11月乐承耀所著宁波古代史纲要宁波出版社、1999年宁波近代史纲要宁波出版社作者介绍乐承耀

39、男1944年出生,浙江省宁波人,196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1971年底,他从部队“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后,回到家乡宁波,被分配在一家印染厂技校,当上了“教书匠”。1973年春,乐承耀奉调到宁波市委党校从事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从普通教员到教授,一干就是30个年头。如今,他担任着宁波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宁波市哲学学会秘书长等职,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出版缘由宁波具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城市。她不但是区域经济中心,对外贸易口岸,而且是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更为世人瞩目。但素有文献之邦、方志之乡美誉,又是浙东史学发轫之地的宁波,于海内外却一直没有出

40、现一部能贯通古今的地方通史。介绍宁波,宣传宁波,提高宁波的知名度,以促进和加快宁波建设,是每个宁波人的愿望和责任。学历史而又长期从事宁波历史研究的乐承耀感到自己义不容辞。自1984年起,教学之余,他开始着手搜罗文献资料并进行社会调查,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宋代宁波农业经济发展、明清宁波府市镇发展、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宁波侵略等等学术文章。与此同时,他于1986年写成宁波地方史概述,作为宁波一些干部学校和部分高校学员教材。在概述的基础上,他于1988年写成第二稿,不久被北京一家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在作进一步修改后,于1991年夏季定稿,并改名为宁波古代史纲。1993年又进行了增补,1994年春季作

41、了第四稿修改。十年寒暑,十年笔耕,四易其稿,艰辛备尝。1995年11月,宁波古代史纲专著终于问世了。随后,他又撰写出版了宁波13古代史纲。宁波近代史纲专著。两部“史纲”的出版,填补了宁波地方通史的空白。本书体例这两部书都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对宁波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与时贤不同的见解。图书章节乐承耀写作宁波古代史纲分为九章,计三十九万字,并附有名人简介和主要参考书目,39万余字的宁波古代史纲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除正史、野史、稗史以外,还有考古材料、实物铭文、资料笔记、诗文集等,达324种之多。宁波近代史纲分为九章,对宁波1840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大革命胜

42、利宁波政治、经济、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于渴望了解和研究宁波历史的人来说,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学术价值宁波古代史纲、宁波近代史纲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宁波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土人情、优良传统,为今人了解宁波的历史、了解宁波今天的市情,以史鉴今,以史育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价值不言而喻。我国著名宋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为宁波古代史纲作序时称“在海内外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宁波地方古代通史著作的情况下,本书的出版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浙江地方史专家、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倪士毅则给予了“历时十载,四易其稿,功力匪浅”的评价。1996年1月孙达人所著中国

43、农民变迁论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孙达人男1935年,浙江富阳人。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实验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农民战争克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副省长。目前,作为当今中国农民史的研究专家,也是唯一的专家,孙达人正为中国乡村社会和农民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工作而忙碌,著有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等。出版缘由中国农民变迁论从宏观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民8000年的变迁史,填补了学14术的一项空白。时间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红极一时的农民史研究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地步,这种反常的史学现象引起了孙达人作者的深思。于是,1983年孙达人

44、在中国史研究上发表了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强农民史研究一文,他第一次提出了研究中国农民史应该成为研究中国史的重要课题。正如孙大人所说的“农民现在是落后了,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农民创造的,其中更不乏辉煌,离开农民来谈富强、发展,也无异是一句空话。认识农民的历史,肯定农民的价值,找到农民的发展趋向,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事。”为此,孙达人有选择地研读族谱,并使用了先进的电脑技术,摘录资料,设计坐标,把上述因素的一些变化规律找出来,对农村的人口、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进行统计。近来,族谱已向村志发展,一些农村把自己的发展变化详细记录下来,传诸后世。对此,孙达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身体力行,

45、对当地的浦联和东冠两个村庄进行长达3年的跟踪研究。5年后,也就是1996年11月,孙达人归队后的第一本力作中国农民变迁论出版了。本书体例本书以农民变迁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周期。图书章节该书共4章,172万字。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点明了本书的写作旨趣是要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即发扬我国史学“究天人之际”的优秀传统,从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影响的角度写我国历史的主体农民及其所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另外在绪论中作者还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认为历史发展在宏观上和微观上是不同构的,从而揭示了历史的跳跃性发展和长期性停滞的奥秘,为本书论述我国农民的变迁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本书第二

46、章论述了我国农民黄土地之子的产生过程。作者认为中国农民的第一代是三代宗法农民,相应的农业形态是原始田莱制农业,原始农业过多地依赖大自然黄土地与温暖多雨的气侯的恩赐。本书第三章探讨了我国农民的流变及我国历史周期问题。作者先考察了我国皇朝周期循环的根源,认为我国特有的循环史观有其经济原因,不能一概否定。在回顾了中国农民的变迁历程以后,作者在第四章中得出了结论中国历史所经历的从先进到落后的转变集中反映在农民的变化上,而农民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总是取决于它与外界交流的性质和程度。曾经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的中国农民只要能从分散孤立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就一定会重新崛起,创造出更高的文明。学术价值纵观

47、全书,可以发现作者在考察中国农民变迁时成功地借鉴了年鉴学派的长时段史观,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要素、生产力、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考古学、气象学、历史地理、农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建立15在坚实的史实基础之上。这种研究方法无疑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另外本书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问题的探讨、对循环史观的评价都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学术勇气。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那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把实证与评议、回顾与前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缩短历史和实际、亦即历史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无疑是摆脱当前史学危机的一剂良方。总之,中国农民变迁论是一本颇值

48、一读的史学佳作。1996年1月方祖猷所著万斯同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参上述出版缘由万斯同评传属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中的一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1990年开始编写的总计200部、6000余万言的大型学术丛书。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匡亚明认为“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学术界、文化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那么到底以什么形式来进行传统思想文化总结阐述,匡亚明为由万斯同评传等200部编成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作序中提出理由,在序中提到“通过对每个传主的

49、评述,从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的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万斯同评传是在作者所著万斯同年谱第三稿完成之后所著的,作者认为“清初浙东学派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串宝贵珍珠,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但是所有这几位浙东学派的先哲们,只有万斯同的著作和思想,仍如一片初垦的土地,尚待进一步发掘和考证”。本书体例本书从万斯同的生平、哲学史、经学、史学思想、历史编撰学、考证学等方面通过对他的著作予以全面的考察,详细的介绍了万斯同的思想。16图书章节本书由八章并附有万斯大评传,既有对万斯同所处背景明清之际浙东学派代表和其家族思想渊源对其思想的影响的探讨,例如第一章明清之际的时代特点和时代思潮和第二章万氏世传和家学,在第一章里作者提到“万斯大、万斯同的经学,显然受黄宗羲的深刻影响,而万斯同又受顾炎武的影响。万氏兄弟的经学,是明清之际经学思潮演变的结果”;也有对万斯同的生平作了系统的介绍,例如第三章万斯同传略,对万斯同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童年、青少年和参加文会时期(16381666),参加甬上证人书院和授徒时期(16671676),京师修史时期上(1676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