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18576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秦唐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河北省“三沿”地区公路与产业协同发展 指导意见 为加快推进石家庄市区外滹沱河沿线公路、京杭大运 河沿线公路、山海关至沧州沿海公路(统称“三沿”地区 公路)规划建设,统筹做好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园区、旅游 景区、开发区、特色小镇等综合开发,推动实现公路与产 业协同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 批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三沿”地区高质 量发展,遵循建管养运一体化原则,以交通和生态为导向, 创新综合开发模

2、式,加快完善公路网络和配套设施,提升 服务品质,促进优质要素资源在沿线聚集和有效增值,实 现公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特色产 业等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三沿”经济带,为建设 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交通、产 1 业、城镇、旅游、生态保护等规划统筹,特别注重与滹沱 河综合提升、大运河文化带、沿海经济带及旅游高质量发 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深挖文化内涵,聚集高端要素,催 生新兴业态,实现公路交通与沿线产业、城镇、旅游等协 同发展。 目标导向,有序推进。着眼服务和支撑“三沿”地区 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注重建管养

3、运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把握建设节奏,逐步完善公路网络,健全配套设施,优化 服务功能,增强公路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沿线基础较好、 潜力较大的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形成示范,带动区域整体 发展。 创新模式,开放合作。根据路网服务对象实际,有针 对性地完善路网服务功能,创新建设与管护模式,发挥政 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分类市场化融资方案,完善政策 支持体系,吸引境内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开发,统筹推 进“三沿”公路建设和区域综合开发。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顺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三沿”地区公路规划建设始终,将 生态修复与公路建设统筹谋划,做足做好临水亲绿文章, 促进路网建设与沿

4、线区域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生产、 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增强沿线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 (三)地域范围。 2 石家庄市区外滹沱河沿线地区。包括石家庄、衡水、 沧州 3 市的平山、井陉、井陉矿区、灵寿、正定、鹿泉、 藁城、晋州、无极、深泽、安平、饶阳、武强、献县 14 个 县(市、区) 。 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包括廊坊、沧州、衡水和邢台 4 市的香河、青县、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区、沧县、南皮、 泊头、东光、吴桥、阜城、景县、故城、清河、临西 14 个 县(市、区) 。 山海关至沧州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 3 市的山海关、海港、北戴河、抚宁、昌黎、乐亭、滦南、 曹妃甸、丰南、黄骅

5、、海兴 11 个县(市、区) 。 (四)总体目标。 到 2022 年, “三沿”地区重点区段形成二级及以上公 路网络支撑,公路骨干网络基本建成,路网结构得到优化、 通行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沿”地 区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节点和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 串联各产业节点的特色产业带,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 展模式逐步推广,综合开发模式创新取得实质进展。 展望至 2035 年, “三沿”地区形成城乡融合、优质高 效、生态绿色的特色经济带,交通、生态、旅游、产业、 城镇全面融合,布局完善、衔接顺畅、运行高效、配套完 备、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的区域路网体系全面建成,有力 支撑和全面融入“三

6、沿”地区产业发展带。 3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区域路网服务产业功能升级。 按照景观优美、体验性强、带动性大等要求,结合产 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建设,完善区域公路网络, 提升路网服务功能,强化公路通行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 服务产业发展功能的充分融合,将“三沿”地区公路网打 造成为兼具交通、旅游、产业等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支 撑打造“三沿”产业发展带。 构建石家庄市区外滹沱河沿线“双线、多跨、多联” 公路网络布局。围绕服务滹沱河全线综合提升,重点建设 国道 G338 肃临线至石衡界、S333 安平段等国省干线公路项 目,及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路项目。沿滹沱河两侧的 两条主干路形成“双

7、线” ,串联沿岸主要产业园区、旅游景 区、开发区、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等;跨越滹沱河的多 条国省干线公路和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路构成“多跨” ; 由国省干线公路和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路共同组成 “多联”,实现滹沱河周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开发区、 特色小镇与滹沱河或最近的国省干线公路便捷连接。 构建京杭大运河沿线“快旅、慢游、多联”公路网络 布局。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要求,重点建设国道 G339 吴桥绕城段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及产业路、旅游路 等其他公路项目。利用大运河沿线国省干线公路构建“快 旅”路网,承担旅游集散功能,发挥快进快出的干线支撑 4 作用;利用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路

8、构建“慢游”路网, 承担产业、旅游服务功能,包括运河大道和堤顶路;利用 相关国省干线公路和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路共同构建 “多联”路网,与“快旅” 、 “慢游”等形成支撑全域旅游 发展的多个环形网络,支撑全域旅游发展。 构建山海关至沧州沿海“四线、多支、多联”公路网 络布局。围绕服务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点建设唐秦 高速、国道 G228 沧州段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及产业路、 旅游路等其他公路项目。利用贯穿整个区域的秦滨高速、 唐秦-唐山绕城-长深高速、国道 G205、G228 四条国省干线 公路构建“四线”路网,承担沿线重要节点之间快速通达 功能,同时也是沿渤海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快旅通

9、道” ; 利用区域重要节点与内陆地区之间快速通达的多条国省干 线公路构建“多支”路网;利用产业路、旅游路等其他公 路构建“多联”路网,连接生态旅游小镇、新农村、特色 产业种植园、旅游观光度假区等节点。 (二)培育“三沿”绿色经济发展带。 强化公路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布局、 全域旅游等互动融合,以公路为纽带,重点城镇、美丽乡 村、园区景区为节点,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为特色,优势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农林产业 融合发展为重点,吸引聚集优质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集约 化、链条式发展,引领县城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打造高质 5 量发展的“三沿”绿色经济发展带。 培育滹沱河高端服

10、务产业带。统筹滹沱河两岸自然、 文化、历史等资源,严守生态红线,发挥绿色生态优势, 汇聚高端人才,吸引战略投资,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创意 设计、体育康养、科创服务、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衍 生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绿色 制造业,带动沿线传统优势产业、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高端服务聚集带和创新经济走廊。以生态、红色、历 史文化旅游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公园及河湖型 休闲度假区,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商旅会展、滨 河文创、生态养老等一批高端服务聚集区和特色小镇。推 动沿线产业园区与城镇融合互动发展,培育壮大卫星导航、 智能传感器、现代生物医药等一批高端高新产业基

11、地,改 造提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一批县域特色产 业集群。 培育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 为载体,以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为核心,丰 富和创新燕赵文化,协同京津,助力雄安,集聚京津冀优 质资源,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燕赵传统 优秀文化展示带。凸显大运河原真生态景观特点,保护修 复生态空间,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形成古朴自然的原真生 态景观带,重点建设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吴 桥县运河公园、东光县万亩森林公园、清河森林公园等一 批生态景观节点。围绕培育统一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 6 品牌,突出北方运河文化特色,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形成 古今交融的

12、多彩全域旅游带,重点打造香河北运河生态文 化旅游区、沧州运河武术名城、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衡 水董子国学文化旅游区、清河运河水镇旅游区等文化旅游 片区,加快建设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等一批 重点旅游项目。 培育秦唐沧滨海产业带。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优化港 口功能,深化区域合作,以港产城互动融合为主要抓手, 重点发展先进临港产业、滨海休闲康养产业和现代海洋渔 业,努力打造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和高端康养、休闲 度假聚集区。依托沿海港口和开发区,发展提升绿色化工、 精品钢铁、重型装备、港口物流等优势临港产业,培育壮 大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北戴河生命 健康示范区、南堡现代盐化

13、工产业集群、曹妃甸国际钢铁 及能源原材料物流基地、沧州汽车产业集群等一批沿海产 业集群和临港产业基地。依托自然岸线、湿地、近岸海域 等自然资源,提升沿海旅游产业品质,推进渔港经济区建 设,培育发展一批优质滨海休闲度假区、特色文旅小镇和 现代生态海洋牧场。 (三)强化生态保护。 优化配置水资源,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污染防治, 保护修复沿线重要生态空间,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实 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大河道整治力度, 7 完善生态补水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综合治 理。 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完善生态补水体系。加大滹沱河、 大运河河道和堤防设施整治力度,加快实施重要堤防达标 工程

14、建设,完善骨干河道、蓄滞洪区、中小河流等防洪系 统,抗御标准洪水,减少中小洪水损失;在保障防洪安全 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调整防洪调度方案,合理建设河湖水 系连通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程度。围绕水资源优化配 置,构建以南水北调中线、引黄入冀补淀等调水工程为骨 干,以保沧、石津、邢清等大型输水干渠为网络,以岗南、 黄壁庄等大型水库为补充,利用白洋淀、衡水湖等平原水 库实施调蓄配置的生态补水工程体系和补水机制,加大河 湖生态补水力度,重点对滹沱河、大运河进行生态补水, 营造亲水环境。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河湖水 系生态修复,山区开展河道生态基流保护和水源地保护, 实施水源涵养,保持

15、河流自然形态;平原河流重点控制入 河污染物,改善干流河道水质,营造生态绿廊;城市及周 边河段,结合生态综合治理,打造水系景观;强化入海河 流综合整治,保护河口湿地资源,加强近岸海域治理,改 善海水水质。对承接城市污水、水污染严重的河流,重点 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生态清淤、人工湿地、排污口治 理,净化河道水质,逐步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加强区 域内产业、公路等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和执法监管,对 8 道路两侧设定经营场所退出红线,严禁违法占道经营,落 实公路沿线控制扬尘污染的管控措施。严格保护地下水资 源,持续加大地下水压采力度,促进地下水位有效回升。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力度,建立生态补

16、偿机制, 加强生态综合治理。 (四)创新开发模式。 注重发挥试点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探索 交通与产业、旅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将公路建设资金 纳入综合开发成本,在执行现有政府投资补助政策、不增 加地方债务风险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建设、管护资金, 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案例。 实施产业综合开发。将公路、旅游、特色小镇等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统一实施。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 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 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促进“交通+产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引入实力雄 厚的企业,通

17、过 PPP 等市场化方式参与公路项目建设和后 续产业开发。注重交通与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的协同融合 发展,整合沿线各类资源,有效利用金融杠杆,将资源变 为资产,再将资产转化为资本,最终有效解决资金瓶颈。 以旅游产业开发为导向的项目,结合公路基础设施、沿线 房地产、户外运动、商务会展、农业观光体验及其他更多 9 业态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通过对旅游景区、郊野湿地公园、 田园综合体、特色种植园等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和利用, 实现旅游资源增值,反哺公路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 利用好发展基金。充分发挥相关省级引导基金作用, 围绕沿海高质量发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三沿” 地区相关各市县设立专项开发基金,通过

18、政府引导、市场 化运作,遵循组合投资、阶段持股、增值退出的投资理念, 实行专业化管理,投资公路建设及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 项目,助力“三沿”地区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三沿”地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推进 “三沿”地区公路建设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带和加快经 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工 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认真组织 实施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密切 配合,共同推进方案实施。 (二)加大财政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三沿”地区政府要建立交通 基础设施和旅游、产业综合开发的专项财政奖励资金;在 注重

19、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础上,用好地方政府 债券;鼓励地方政府规范运用 PPP 模式运作实施“交通+产 10 业+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三)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持续推进“放管 服”改革,充分发挥“双创双服”活动平台作用,加大营 商环境集中整治,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政务服务效率,进 一步简化行政许可工作流程,压缩办理时限,为优化投资 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三沿”地区政府要研究制定公路、产 业、旅游等综合开发的扶持政策,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参 与投资建设。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做 到项目优先审批、资金优先统筹、土地优先安排、问题优 先解决。 (四)严格督导考核。 “三沿”地区政府要落实综合开发主体责任,制定具 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建立日常跟 踪监测和定期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本地 区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主动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建立约束有力、激励有效的考 核奖惩制度,每年对目标执行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评估考 核,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