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596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论文1目录摘要2ABSTRACT2关键词2KEYWORDS2引言2一、关注世俗生活的小说内容3(一)吸引眼球的世俗性标题4(二)饱含意蕴的世俗性题材5二、展现小人物的世俗特征7(一)深入骨髓的世俗性肖像刻画7(二)细致独到的世俗性心理描写9三、具有世俗情调的艺术特征11(一)引人入胜的世俗化情节结构11(二)形象鲜活的世俗化表现手法13四、体现世俗韵味的语言特色14(一)新旧糅合的世俗化叙事语言15(二)独具特色的世俗化人物语言16结语18注释19参考文献20

2、致谢22本科生毕业论文2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摘要张爱玲是真正专注于世俗生活的纷繁的,她那丰厚的文化底蕴亦新亦旧,既中又西,再加上现代都市生活的长期熏陶,使她能用多只“眼睛”看生活,达到对世俗生活贴心贴肺地表现,并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张爱玲笔下的小说内容,往往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关注,而她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逃不过世俗的人生。张爱玲则最善于用她独特的世俗化艺术特征和语言特色来展现这些世俗人物的百态。本文主要从创作内容、人物塑造、艺术特征、语言特色四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世俗情怀进行阐释与分析。ABSTRACTEILEENCHANGISTHEREALWRITERWHOALWAYSFOCU

3、SESONTHESECULARLIFESHEHASAVERYRICHCULTURALKNOWLEDGE,ARRANGINGFROMCHINESETOWESTERN,TEEMINGWITHNOVELANDTRADITIONALVIEWSANDSHEISALSOAFFECTEDBYTHEMODERNRURALLIFEFORALONGTIME,WHICHENABLESHERSEELIFEWITHMANYPERSPECTIVESTHENSHEPUTSALLHERRICHLIFEEXPERIENCEINTOWRITINGWHOLEHEARTEDLYBESIDES,THECONTENTOFHERNOVEL

4、SAREALSOSECULARTHECHARACTERSINHERNOVELSALSOCANNOTESCAPEFROMTHESECULARLIFEEILEENCHANGISGOODATUSINGHERUNIQUEARTFEATURESANDLANGUAGEFEATURESTOUNFOLDEVERYSIDEOFTHECHARACTERSTHISARTICLEISTOANALYZETHESECULARCOMPLEXOFEILEENCHANGSNOVELSFROMTHECONTENT,CHARACTERS,ARTFEATURESANDLANGUAGEFEATURES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创作;世俗情怀;

5、创作内容;人物刻画;艺术特征;语言特色KEYWORDSEILEENCHANGNOVELWRITINGSECULARCOMPLEXCONTENTCHARACTERSARTFEATURESLANGUAGEFEATURES引言本科生毕业论文3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奇迹,上世纪四十年代登上现代文坛,就引起当时文坛的震惊。她的一生和作品都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海上传奇,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张爱玲善用华美绚丽的文字,表现沪、港两地传统的或现代的男女之间的世俗故事。旗袍、被窝、点心、姑母、麻将牌、有轨电车、邻家少妇这许许多多的生活琐碎和世俗意象,被一支苍凉压抑、冷艳孤傲的笔记述、打磨得光鲜可人。虽然张爱玲

6、曾在自己的作品传奇再版序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过惘惘的威胁。”1但是历时六十年张爱玲记述下的“荒凉”却是经久不衰的,因为她记述的“荒凉”是世俗人生的荒凉,也是世俗世界的荒凉。大部分存在于世间的人们很难做到超凡脱俗,于是对张爱玲世俗的笔调有种莫名的偏爱。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现在似乎是文学作品贫乏,理论也贫乏。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

7、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2张爱玲直言不讳自己对都市世俗文化的喜欢,如沪上的曲艺、旧京剧、社会小报等。她实际喜欢的就是一个世俗的日常世界,因为这些让她感到亲切、和谐、充实,有着浓厚的人间凡俗味。这些世俗人性观念、世俗创作观念在她的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她把人生的“安稳”和“和谐”当作她小说创作的源泉,出现于张爱玲笔下的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世俗世界,这个是由男人与女人的婚姻和恋爱等故事所构成,由衣、食、住、行、性所构成。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世俗的氛围,世俗的故事,还有世俗的生活,更有世俗的人生和人性。张爱玲的小说无论从创作内容,人物刻画上,还是从艺

8、术特征,语言特色上都有着强烈的世俗情怀。一、关注世俗生活的小说内容本科生毕业论文4张爱玲习惯于用出奇冷静的目光看华丽繁复、镂金嵌宝的世俗人生,她的小说绝大部分是以上海租界的满清遗老家庭的生活为内容的。她带着市井寒人常用的世俗的眼光来审视他们,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落魄的哀怨,唯一有的便只是那苍凉世俗的曲调。柳传堆在中国现代小说论略中也说过这样一段话“世俗的一切是张爱玲倾力写作的对象。其实市井生活的贫穷、艰辛、平庸,她十分清醒并亲历了这一切,但相对于贵族,平民生活的真实、自由、富有生机、富有人性等积极因素都吸引了她。”3正是由于她对“人间凡俗味”的喜好,在她的小说创作中,透着浓烈的世俗情怀。这一特

9、征,首先,显而易见地在张爱玲小说的标题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爱玲小说的标题是和世俗的生活相贴切的,是对世俗生活最好的概括。读者往往还没看到小说的内容,就被她那些有着世俗气味的标题吸引住了,于是读者便忍不住想去看看在那样世俗香艳的标题之下,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其次,是张爱玲对其小说的题材选取上,也饱含世俗的韵味。张爱玲的小说题材,不是充满硝烟的战争,即使有战争,那战争似乎也只是一个陪衬,一种成全,陪衬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成全的是倾城倾国的恋情,而这些情情爱爱正是世俗生活最好的写照,牢牢地刻着世俗的烙印,磨灭不掉。(一)吸引眼球的世俗性标题看张爱玲的小说,先不说内容如何丰富,情节如何波折,人

10、物如何饱满,光看她小说的标题,就足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花凋、桂花蒸阿小悲秋、鸿鸾禧、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半生缘、浮花浪蕊等等。这一系列的标题,让读者看到就有种想一看究竟的阅读冲动。虽然这样的标题一看就能猜想到是写一些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纠葛,但是同样会让读者去想象,这些标题下所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男女故事呢。张爱玲就是擅长以这样一些带有浓厚世俗情怀的标题来揭开自己小说内容的层层面纱的。倾城之恋是一个很惊天动地的标题。“倾城”是倾覆邦国的意思,诗经大雅中有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班固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故“倾城倾国”之言一般是用来形容

11、貌美的女子。而一场恋爱,要把一座城市都倾倒,这又会本科生毕业论文5是怎样一场惊世骇俗的恋情呢只一个标题,就把读者吸引了。小说花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朵花”的凋谢。只是这朵花不是一般的花,而是一个期盼自己爱情,却未得的女子。未得爱情也就罢了,最后连自己的生命都枯萎了。一个追求不到爱情的女子,她的生命之花最终走向了凋谢。半生缘同样是一个费解并且世俗的标题,同样存在着很多的问号,却又饱含着深刻的韵味。既然有了缘分,又为何只有半生呢,这半生的缘分中到底能发生些什么呢。当我们把小说阅读完,才懂了张爱玲给小说取这个题目的意义。张爱玲让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让两颗碰撞的灵魂在爱到顶峰的时候破裂。这样

12、才有了这个标题“半生的缘分”,其实是连半生的时间都未有的,或许是爱玲觉得这样的爱情太残忍了,这样的缘分太短暂了,所以给了一个“半生缘”的标题,用来弥补小说中连半生缘分都不到的爱情。张爱玲一些小说的标题,比如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殷宝滟送花楼会等等,曾被冠上“香艳”的称号,但是我认为这些标题虽然咋一看有些“艳”,除了花花草草,就是情情缘缘,不过细心的读者如果能将张爱玲小说的标题和小说的内容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标题其实具有深刻的含义。这些标题要么和小说中世俗的人物无法分开,要么和小说中世俗的内容无法分开。我想张爱玲在拟定一个标题作为一篇小说的题目的时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将小说的世俗

13、情怀和标题的用意紧密联系起来的。(二)饱含意蕴的世俗性题材张爱玲常将男女之间的情爱,恩怨,欲念作为其小说创作的题材,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欲,是生命过程中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善用世俗的笔调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擦、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来的,也不打算尝试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4在她眼里,“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本科生毕业论文6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

14、放恣的”。5她认为“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单靠一两个知音,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究竟不行,要争取众多的读者,就得注意到群众兴趣范围的限制。”6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是以男女情爱等世俗生活为题材的。封锁中,两个“不快乐”的陌生人在停驶的电车上竟然相爱了。张爱玲让两个原本没有交点的人碰到了一起,还产生了一份短暂的情。虽然封锁不久就开放了,叮铃铃的铃声再次切断时间与空间,相爱的人又重新变成了陌路人,但是谁能说封锁期间这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不是世俗的印证呢。长篇小说半生缘也同样是以世钧和曼桢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从他俩的相识到相知,最后却未能相守。心经中的许小寒和她的父亲,同样有一份爱,虽然这份爱是乱伦的,而且到

15、最后小寒蚕食了自己仅存的一点恋,同时也凌迟了她父母那份脆弱的爱,但是这样的题材还是逃不过世俗的情怀。张爱玲除了擅长书写痴男怨女的世俗性情爱外,那些满清遗老家庭的世俗性生活也是她笔下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张爱玲自己说三岁已能摇摇摆摆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当她面对这种写作题材时,却不带中国诗词中对朝代更易惯有的兴亡的曦嘘。相反的,她带着大约是市井寒人常用的素朴而深知衣食艰难的态度来审视他们,于是她对这些靠着典卖祖上历年积存的古玩皮货贴补度日,半死地活在倒错的时间的家庭,一点不生浪漫的,不必要的旧时王谢的惋惜之情。”7金锁记写的是藏于姜公馆老宅里被封建枷锁牢固的女人的命运。七巧,这个

16、姜家的二奶奶,在命运的捉弄下,来到了算得上是大户人家的姜家,嫁给了“没有人气”的姜二爷,她彻底失去了爱的可能。可她也有自己的情欲,却被这个家所窒息与阻滞,在无望的等待中,日复一日地累积。为了让自己能在这样的大户人家争得一口气,七巧变得尖酸、刻薄,甚至有些变态。花凋中,川嫦的父亲是个遗少,被张爱玲写成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而她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却还是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给她看病。他们过惯了富足的生活,落魄了,却只知道抓着手中的钱过好自己的日子,连亲情都可以不顾念了。创世纪中的潆珠,也是从有背景的大家庭中走出来的女子。她的祖父不肯出来做官,全家上下十来口

17、子人,全靠祖母拿出钱来维持着生计,祖母万分不情愿,然而已是维持了很多年了。本科生毕业论文7潆珠没办法,只好出来找工作。显赫的过去在潆珠的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最后,家整个的黯淡了,她也整个的黯淡了。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在标题的拟定上,还是题材的选取上,都具有世俗性。“张爱玲是真正专注于世俗生活的纷繁的,她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亦新亦旧,既中又西),以及现代都市生活的长期浸淫,使她能用多只“眼睛”看生活,达到对世俗生活的贴心贴肺的表现,并包孕着丰富的经验愉悦。”8从看到世俗化的标题,再读到世俗化的内容,张爱玲等于是给读者呈现了一部世俗的人生画卷,让读者在凡人的俗事中感受世俗的魅力。二、展现小人物的世俗

18、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英姿飒爽的英雄,也没有流芳百世的伟人,有的只是那些成天在市井巷口中穿梭的市民,那些在茶楼舞厅里驻足的男女,那些在落魄旧屋里叹息的遗老。正是这些现实中实实在在有的人物,却深刻地展现出了她所要描绘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人性。“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既不是大英雄,也不是大奸大恶之辈,有的只是小人物,这些人物在生活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挣扎,而精打细算,而变得世故。她笔下的女子,常常是世俗世界中自私的女子,在爱情的纠纷中有心防、会打算的女子,在大时代的变动中又有些怅惘的女子。这些女子,从未想过要改变社会,只是小心谨慎地挣扎在生活的细节中,像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所说的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

19、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衣服也成了她们逃避人生苦难的避难所,成了她们喘息的帐篷。”9张爱玲通过深入骨髓的肖像刻画和细致独到的心理描写,将这些小人物的世俗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一)深入骨髓的世俗性肖像刻画张爱玲给自己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安排了不同的出场,他们或是披着月亮的本科生毕业论文8光影,或是存着贵族的遗风,又或是带着市民的习气,然而这些人物的身上都是透着一股又一股世俗苍凉的意味。张爱玲用比喻、夸张等不同的修辞手法,让自己笔下的人物低调却不乏魅力地站上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封锁这部短篇小说虽然简短,但是张爱玲对里面不同人物的刻画充分地展现了上

20、海这个大城市中的人物百态。在喧嚣、嘈杂的都市生活中,布满了小市民世俗的足迹。原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只有吕宗桢对面坐着的一个老头子,手心里骨碌碌骨碌碌搓着两只油光水滑的核桃,有板有眼的小动作代替了思想。他剃着光头,红黄皮色,满脸浮油,打着皱,整个的头像一个核桃。他的脑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润的,可是没有多大意思。老头子右首坐着吴翠远,看上去像一个教会派的少奶奶,但是还没有结婚。她穿着一件白洋纱旗袍,滚一道窄窄的蓝边深蓝与白,很有点讣闻的风味。她携着一把蓝白格子小遮阳伞。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唯恐唤起公众的注意。然而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

21、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连她自己的母亲也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在学校里她是一个好学生。”10张爱玲写封锁的电车车厢里的老头子,手里搓着核桃,剔着光头,满脸浮油,连头都像核桃了,这样的比喻看似有点荒唐,却又觉得很是贴切,手搓核桃,满脸浮油,是断不能用来形容在乡下农村的田间地头做惯了累活粗活的老头的手的,搓核桃搓得连头都可以用核桃来形容,仿佛只有这样的比喻才能把这个老头子的形象刻画得入骨,俨然一副上海小市民的世俗样。写到翠远的时候,穿的是蓝白相间的旗袍,带的是蓝白格子的遮阳伞,长得不难看,脸上是淡淡的,松弛的,连轮廓都没有。这样的一个女子,既是好女

22、儿,又是好学生。张爱玲将一般女子都有的形象套在了翠远的身上,同时把翠远的特性又展现了出来,虽然长得不难看,但是脸上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本科生毕业论文9有轮廓的。这样的女子是上海女子的典型,是世俗女子的代表,不需要多少漂亮,不需要多少出众,却抹不去身上的世俗情韵。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克荔门婷,张爱玲给了她一头顽劣的稻黄色的头发,烫得不大好,像一担柴似的堆在肩上。脸上长满了粉刺,尖锐的长鼻子底下有一张凹进去的小薄片嘴,但是她的小蓝眼睛是活泼的。张爱玲还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很好的愿望,她觉得克荔门婷也许再过两年会好看些。“稻黄色的头发”,“小薄片嘴”,“小蓝眼睛”,这些平常到随处可见的人物特征,是张爱玲一

23、贯喜好的刻画方式。她将自己笔下的人物用最直观的肖像描写展现出来,与世俗的小市民形象完全吻合。无论是老头还是年轻女子,都是张爱玲对世俗肖像的临摹,不用过分地刻画,不用过分地修饰,他们就是自己,但他们身上却带着世俗人独有的特性,不用太突出,也不会太突兀,只要有一些就够了,因为这一些,足以证明他们是逃不出“世俗”二字的。(二)细致独到的世俗性心理描写张爱玲除了运用深入骨髓的世俗性肖像刻画来展现其小说中小人物的世俗特征之外,还善于用细致独到的世俗性心理描写来进一步剖析她笔下的小人物的世俗特征。“张爱玲不仅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外在世俗形象,更力求深入这些人物、特别是妇女的内心世界,步步为营地潜入她们的内心深

24、处,剖析出她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动机,并通过她们的种种遭遇,揭示出人性遭受灼伤、摧残的悲剧。”11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要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丑恶、乖张,惹所有人嫌,其阴险毒辣令人毛骨悚然。她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金钱,在物质至上的世俗生活里蜕变成一个变态的女人和母亲。她的人生是阴惨和绝望的,是噩梦般的现实。张爱玲用精细入微的心理分析法将动作语言和人物心理打成一片。七巧不是一个完全没有情欲的人,当她面对和她调情的季泽的时候,七巧本科生毕业论文10的心里是有些喜悦的“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

25、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就算她错怪了他,他为她吃的苦抵得过她为他吃的苦么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来撩拨她。她恨他。他还在看着她。他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呵就算他是骗她的,迟一点儿发现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跟真的差不多罢”12在黄金般的枷锁下,虽然七巧处处表现的尖酸、刻薄、没有人情味,

26、但是当面对她心中盼望已久的那份“情”的时候,她表现出了女人特有的细腻。张爱玲正是用这样一段细致独到的世俗性心理描写来展现七巧这个人物的世俗特征的,从而让读者看到了在阴险毒辣的脸孔之下七巧也同样埋藏着正常女人对爱情和情欲渴求的心理。这种人物世俗性的心理描写,更能充分展示出人物世俗的性格特征。其他的作品,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也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世俗的内心世界“振保看着她,自己当时并不知道他心头的感觉是难堪的妒忌。娇蕊道“你呢你好么”振保想把他的完满幸福的生活归纳在两句简单的话里,正在斟酌字句,抬起头,在公共汽车司机人座右突出的小镜子里看见他自己的脸,很平静,但是因为车身的嗒嗒摇动,镜子

27、里的脸本科生毕业论文11也跟着颤抖不定,非常奇异的一种心平气和的颤抖,像有人在他脸上轻轻推拿似的。忽然,他的脸真的抖了起来,在镜子里,他看见他的眼泪滔滔流下来,为什么,他也不知道。在这一类的会晤里,如果必须有人哭泣,那应当是她。这完全不对,然而他竟不能止住自己。应当是她哭,由他来安慰她的。她也并不安慰他,只是沉默着,半晌,说你是这里下车罢他下了车,到厂里照常办事。那天是礼拜六,下午放假。”13这几段文字都是对振保见到久违的娇蕊后强烈的世俗心理反应。他想和娇蕊说自己的幸福,却没有说出口,或许是他根本没有幸福可言。他脸部的抖动既是汽车摇晃的结果,更在于他的内心因为情感的无法控制而使得脸部表情异常。

28、从很平静到心平气和地颤抖,再到真的抖动起来,这一情感发展的潜在过程,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了极细致的展现。张爱玲习惯于用娴熟而又平常的文字去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几句话,几个动作,几个表情,似乎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却可以让人物的内心活动跃然纸上。简单的文字,苍凉的语调,便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世俗的心理世界,从而由人物的内心映射出人物整个的世俗特征。三、具有世俗情调的艺术特征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犀利娴熟的笔调,丰富深远的想象,苍凉悲壮的意境,这一些都令读者叹为观止。同时张爱玲的作品也是中西合璧的典范,既深得旧小说的精髓,体现在她笔下的人物从外貌到心灵的“世俗化”描写上;其中的故事情节也具有独特的传奇性与

29、世俗性;又加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技巧,如“人物视点”、“间接内心独白”、“意象”、参差对照手法、反讽等,于是她的小说呈现出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相交融的特点。这一系列特色的融合,成就了张爱玲小说充满世俗情调的艺术特征。而在这一系列艺术特征中,引人入胜的世俗化情节结构和形象鲜活的世俗化表现手法是展现张爱玲小说世俗情怀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科生毕业论文12(一)引人入胜的世俗化情节结构张爱玲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并不是跌宕起伏的,她的小说情节有着娓娓道来的独特风格,像是在给读者讲故事一般,让人读来情绪上不用大起大落,但却已经把人物的一生都看透了。“虽然张爱玲将其作品集用传奇来命名,她也曾经说过,要在传奇

30、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其实这样的传奇已经不是传奇而是生活本身了。桂花蒸阿小悲秋、相见欢、等都是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几乎无事的悲剧。正是从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的开掘中,张爱玲描摹着生命的图案,揭示了世俗生活里小人物的烦恼人生。”14发表于1943年杂志上的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这篇小说的大致情节是“离婚后六亲无靠的白流苏在艰难处境激励下投身于一场寻偶的赌博。她遇上了范柳原。台面上是热烈而俏皮的谈情说爱,台底下是无情而互设圈套的心智较量。一场男女各怀目的的交往始终无法与所谓的爱沾边。终于借助香港战事,假戏真做,周旋着的男女成了一对夫妻。”15在这篇倾城的恋爱中,

31、张爱玲选择了世俗中的男女,写下了世俗的情爱。从范柳原认识白流苏,到他们两个人最后在一起,在情节上算不上一波三折,男女主人公也算不上历经千险。明里的调情,暗里的算计,算来算去还是算不过命运的安排,最终一场战争让他们走在了一起。正如张爱玲所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

32、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16本科生毕业论文13鸿鸾禧中除了玉清告别闺阁的那一点急切与不甘交织起来的怅惘之外,通篇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这样的故事中,正是平常的对世俗的描写,才让读者在看似虚无意义的生活中,猜透了苍凉的大背景。无需大起大落,也无需缠绵悱恻,只需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小事,组合成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故事,那不算曲折的情节,也不算缜密的结构,同样也可以揭示出人生的世俗和人性的世俗。(二)形象鲜活的世俗化表现手法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充满了华丽浓艳的比喻,丰富出奇的意象和中西贯通的手法,这既体现了张爱玲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生的体悟,也表达了张

33、爱玲个人的创作心态。大量世俗意象的描写和运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自从台湾学者水晶提出了张爱玲小说中“镜子”这个独特意象之后,关于张爱玲小说中独特意象的研究就层出不穷,涉及到月亮、玻璃、墙、都市、色彩等等。水晶在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中将张爱玲传奇中的镜子的功能做了以下归纳“用镜子比喻人与人间脆弱的关系;用镜中影像暗喻人物的性格上的分裂;用镜子切换时空,达到电影蒙太奇的效果。”17李新民也在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中提出“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比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有更丰富的意蕴,月亮是张爱玲痛楚记忆的象征,写月亮进而可以将人物心理、感觉显化,同时月亮有时还充当时间

34、永恒的见证,情感欲望的含蓄表达,张爱玲运用意象妙就妙在还能将各种感官印象贯通,达到通感的程度,使意象更新奇,更有弹性。”18张爱玲的作品中月亮多半有着苍凉的轮廓,世俗的意蕴,使得整部小说都表现出深切的世俗情怀。在金锁记的开头就是这样一段话“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本科生毕业论文14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月光照到姜公馆新娶的三奶奶的陪嫁丫鬟凤箫的枕边。”19我们没能赶

35、上三十年前的月亮,却只能看到三十年后,今天的月亮。虽然月亮是同一个,但是张爱玲将这个月亮附上了特殊的意义。一种岁月流逝,再难复收的情感便透着月光照射到了人们的身上,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易逝的,给人一种苍凉之感。张爱玲除了运用这些平常之景作为意象之外,还擅长描写古典的世俗意象,比如有金漆托盘、雪茄烟丝、大坟山。阅读张爱玲描写香港的小说,给人最初的审美愉悦也许就是那纷至沓来的世俗的审美意象。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形容葛薇龙姑母梁太太家的园子是“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薇龙沿着路往山下走,太阳已经偏了西,山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热闹非凡,倒像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满山的棕榈,芭蕉,都被

36、毒日头烘焙得干黄松鬈,像雪茄烟丝。”20将这些世俗生活中的意象写入小说,实在是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而这些意象恰恰就是平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它们其实一直都在那世俗的生活里,它们的存在本来也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张爱玲运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调将这些意象和人情世故放在一起。世俗的意象,世俗的题材,世俗的人物,使小说处处充满世俗情怀。四、体现世俗韵味的语言特色张爱玲总能用独到的语言和独特的比喻将其文章中文字的表达效果达到极致,让读者觉得充满灵性,而且张爱玲对语言也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她习惯于用现代的眼光去“窥视”传统的语言文字,从而做到对传统语言文字的继承和本科生毕业论文15发扬,使自己小说的语言充

37、分展现出新旧糅合的世俗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除了新旧糅合的叙事语言具有世俗化特色之外,她那娴熟自然独具风格的人物语言也饱含世俗的韵味。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各具特色,或柔弱无能,或变态疯狂;有简单纯真,有心存算计。这些不同的人物,张爱玲除了给予他们世俗性的肖像刻画,心理描写之外,还给他们配上了世俗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展现人物世俗的一面。贾平凹曾经在活法里这样称赞过张爱玲的语言“张爱玲的语言好,好在她细腻奇特,她有生之俱来的对事物的感觉,形容什么东西顺口而出,而且接连形容,如打水漂儿、石片在水面上一连串地跳闪而去。”21有人评价张爱玲的作品是篇不如段,段不如句,正如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和个性,她也许不善于

38、经营浑篇布局,却往往注重制造氛围,以独特的张爱玲式的警语来解构自己的作品,这些警语取之世俗生活,同时也精辟地概括了世俗生活。无论是新旧糅合的叙事语言还是独具风格的人物语言都表现出世俗的情怀。(一)新旧糅合的世俗化叙事语言张爱玲的创作是传统小说叙事语言和现代小说叙事语言的结合。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之所以会有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主要还是因为其丰富的阅读经历。张爱玲自小就对中国的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红楼梦、金瓶梅之类的书籍,夸张一点,可谓是倒背如流。而她的小说创作多半也受了这些书籍的影响,同时她对现代小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她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更显世俗特色。“传奇时代的张爱玲小说语言

39、,从小说题目到叙述语调,红楼梦、金瓶梅一路传统小说的胎痕是很明显的。不是遣词造句上的可疑追随和模仿,而是随同着相近的感悟方式,以及人物的口吻、声气、心态、神韵,潜化为一种内在的气质。”22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旧的文言语句和一些旧小说的习惯性套语。然而这些文字并不是生硬地堆砌,而是有序地组合。将这一系列传统小说的叙事语言镶嵌在她的小说中,使得原本通俗化的小说,更添世俗的韵味。张爱玲善于将这些传统小说叙事语言和自己小说中世俗的人物和内容相结合,形本科生毕业论文16成属于自己的世俗化小说叙事语言。在较早的一些小说中,她的语言常有模仿红楼梦语言的特色,如她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将“小蹄子”作为

40、小丫头间的互相戏称,还有说葛薇龙“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用来形容纯洁而富有个性的葛薇龙是再恰当不过了,要是将这一句用来形容尖酸、变态的曹七巧,那就是不伦不类了。张爱玲就是这样让这些传统小说的叙事语言巧妙地加入到自己小说世俗性的人物和情节当中,使得传统和现代天衣无缝地融合,这样更能体现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世俗性特征。张爱玲除了熟谙传统小说的叙事语言之外,对于现代小说叙事语言的驾驭也是轻车熟路。她的小说叙事语言继承了现代通俗小说平铺直叙的特征,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世俗化语言。张爱玲写小说,不是直白地给读者呈现她小说中世俗的人物和世俗的故事的,而是经常用一些世俗的意象,再加上张爱玲

41、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的叙事语言更富世俗化情怀。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张爱玲这样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23一般对于小说创作,作者都习惯于用一些环境描写,或者直接引出人物的方式作为小说的开头,这样似乎更能将小说通俗易懂的特征表现出来,但是张爱玲就是喜欢用这些世俗的意象,配上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小说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使得原本通俗的语言文字更显世俗的特征。除了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是如此世俗的现代小说叙事语言之外,类似的开头举不胜举。再如倾城之恋的开头,张爱玲让白四爷的出场跟着胡琴的调子而来,胡

42、琴依依呀呀拉着,拉过来又拉过去,拉出了苍凉的故事。张爱玲将上海世俗生活中一些平常到不被人注意的事物作为小说的开端,引出自己要叙述的世俗性内容,这样的小说叙事语言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更添世俗情怀。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过多的夸张渲染,“在她的小说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世俗的语言文字,即带着艺术的机智,又有生活的情趣,而淡淡的哀怨和不着痕迹的讽刺也蕴含其中。”24本科生毕业论文17(二)独具特色的世俗化人物语言张爱玲的小说除了新旧糅合的世俗化叙事语言之外,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表现出独特的世俗情怀。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中,慢慢渗透出小说人物自己的语言特色来。或许

43、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是类似于红楼梦、金瓶梅中的语言风格,但是越到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我们越不难看到属于张爱玲自己的语言特色,也可以说是她所塑造的人物的语言特色。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的第一次出场“兰仙云泽起身让坐,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玳珍淡淡的并不接口,兰仙笑道二嫂住惯了北京的屋子

44、,怪不得嫌这儿憋闷得慌。”25这几段文字中曹七巧的出场,虽没有王熙凤那样“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但是那几句看似顺口说出,实则尖酸刻薄的话,就能把小说中七巧这个人物很好得展现了。七巧的一番话,表明了她在这个遗老家族中对于现实的不满与抱怨,但却又是无奈的,这样一番话,无疑是世俗生活中,过着世俗人生的人对现实的一种控诉,不用大声喧闹,也不能向谁声讨,只要简简单单的几句,就能把人物的形象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再如心经中写道许小寒和她父亲第一次对话“在这一片喧嚣声中,小寒却竖起了耳朵,辨认公寓里电梯工隆工隆的响声。那电梯一直开上八层楼来,小寒道我爸爸回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18不一会,果然门一开,她父亲

45、许峰仪探进头来望了一望,她父亲是一个高大身材,苍黑脸的人。小寒噘着嘴道等你吃饭,你不来峰仪笑着向众人点了个头道对不起,我去换件衣服。小寒道你瞧你,连外衣都汗潮了也不知道你怎么忙来着”26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小寒和她父亲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一个女儿在她的同学面前和父亲的一次简短对话,这次对话看似简单明了,只是女儿怪父亲没有回来吃饭,问他到底在忙什么。但是细细一看,会发现,女儿和父亲说话的语气应该不是这样犹如妻子在和丈夫说话一般。小寒只是和同学说“我爸爸回来了”,但是真的从她爸爸进门到让他换衣服,他都没有称呼过一次爸爸,都是直接称“你”,那种责怪也不是女儿对父亲的撒娇,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

46、责备。张爱玲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道出小寒和她父亲的特殊关系,但是在人物的语言中已经透露出不一般的感觉。这些语言看似是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用语,但是正是这种人物语言的世俗性和生活化,才更符合世俗的人生,能更好地展现世俗的生活。陈晖在张爱玲与现代主义中曾这样评价张爱丽的语言风格“张爱玲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人们一般概括为新旧糅合、文白交流。最让人们惊诧的是,她的语言在精彩、极富表现力的同时,非常浅近、流畅。可以看出,张爱玲的语言无论新旧、文白、叙述语言、人物语言,都贯彻着世俗性原则。”27结语张爱玲是真正关注凡人生活,描绘世俗人生的作家,她笔下的小说,无论从创作内容、人物塑造、还是艺术特征、语言特色上处处

47、都蕴含着世俗情怀。她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世俗的沧桑和悲凉,是那种小生活中的大沧桑,人情世故中的大悲凉,有着直刺人心的痛苦和永沉心底的忧伤,是无处诉,也无人理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9绝望。世俗的一切或许可以令人惆怅不安,也或许可以令人沉醉迷离,但是当人们回过头来,发现仍是要重回现实的时候,世俗生活也将不再是人们可以依托和停靠的避风港了。对于世俗生活,张爱玲并不是一股脑儿地沉溺其中。她在把自己归入小市民群中的同时,保持着她“人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冷静自省。清醒的智慧,使她可以以超越的心态观照世俗生活,她真正是能进入情境又超脱角色的。由于这种超脱,她对于大众口味尊重,却并不一味讨好,因为她知道,“迎合大众,

48、或者可以左右他们一时的爱憎,然而不能持久,好的作品是深入浅出的,使人在有兴趣地往下看时,自然而然地要停下来深思。”28可以说她对于世俗性的追求是自觉的,对世俗性的超越也是自觉的。她曾说自己的名字俗不可耐,也说自己的爱好是一般俗人的爱好,以至于第一次拿的稿费也是用来买口红,她也会和自己的朋友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张爱玲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世俗的体现。不过,张爱玲的世俗是别具一格的,让人们觉得她的人生和她的小说都是一种“传奇”。于是,直至今日,张爱玲仍以她自己独特的世俗情怀吸引着无数为她的传奇人生和传奇小说倾倒的“张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9张爱玲以一颗细腻而又宽容的心去洞察世俗人生,

49、同时,她又从寻常生活中获取乐趣,以达观超然的旁观心态观照世俗大众及其生活,并养成了她对万物超然、对俗事谅解的洒脱态度。注释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25页。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3柳传堆中国现代小说论略,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5页。4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86页。5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6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78页。7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50页。8柳传堆中国现代小说论略,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9刘再复在香港岭南大学张爱玲研讨会发言稿,2000年10月。本科生毕业论文2010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11李子云昨日风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73页。1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13张爱玲张爱玲全集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27页。14季羡林等编思想者说当代散文随笔名家名篇,青岛出版社2002年,第135页。15季羡林等编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