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25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毕业论文题目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2011年5月12日本科生毕业论文0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引言2一、以丑寻美3二、以死为美5三、以梦为美8四、走向自然9结束语11注释12参考文献13致谢15本科生毕业论文1波德莱尔诗歌的美学特征研究摘要在本次的论文写作上,关于波德莱尔诗歌和散文诗的美学特征,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波德莱尔的美学观一、以丑为美,主要论述波德莱尔在丑陋的世界中寻找美,正视丑恶,并把丑恶的东西作为审美对象引入到文学中来;二、以死为美,研究他诗歌中的死亡之美,我力求创新,力争找到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

2、地方;三、以梦为美,主要论述波德莱尔诗歌中其实并非所有都是颓废的,也有梦幻的东西;四、自然之美,主要论述波德莱尔诗歌的最高成就,抑或说他诗美理想中最有价值的理念,自然之美。ABSTRACTINTHISESSAY,THEWRITINGABOUTTHEBEAUTYFEATURESOFBAUDELAIRESPOETRY,IWILLEXPOUNDBAUDELAIRESAESTHETICSFROMFOURASPECTS1THEUGLYASBEAUTYBAUDELAIREMAINLYDISCUSSEDINLOOKINGATTHEUGLYAMERICA,THEUGLYFACE,ANDTHEUGLYTHING

3、SASANAESTHETICOBJECTTOTHEINTRODUCTIONTOTHELITERATURE2THEDEATHASBEAUTYTHEDEATHOFHISPOEMSINTHEBEAUTY,ISTRIVETOINNOVATION,ANDSTRIVETOFINDDIFFERENTPLACESWITHOTHERRESEARCHERS3THEDREAMASBEAUTYDISCUSSESTHEPOETRYOFBAUDELAIREINFACT,NOTALLAREDEPRAVED,BUTALSOFANTASY4NATUREBEAUTYDISCUSSESTHEHIGHESTACHIEVEMENTOF

4、THEPOETRY,ORTHATTHEIDEALBEAUTYOFHISPOEMSTHEMOSTVALUABLEIDEAS,THEBEAUTYOFNATURE关键词波德莱尔,散文诗,诗歌,美学特征,研究KEYWORDSBAUDELAIRE,PROSEPOETRY,POETRY,AESTHETICFEATURES,RESEARCH本科生毕业论文2引言国内外早有关于波德莱尔诗歌美学特征的研究,大多是一些文人学者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而这些研究大多只是对波德莱尔最富盛名的“死亡之美”加以论述,并没有全面地探究其诗歌和散文诗中其他的一些美学元素。其实波德莱尔诗歌中其他的一些美学元素也是非常突出

5、的。而我研究他的诗歌和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则首先对其死亡美学的研究作出创新,力争找到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地方;其次对于其作品中的其他美学特征方面的研究也尽可能研究得透彻,努力使之成为另外的经典。波德莱尔时而用象征主义的油彩调和生命的颜色,时而用扭曲的意象营构巴黎的阴鸷。他欲以丑陋的世界冲淡忧死的心境,却仍不自主地视时间为宿敌。关于波德莱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天赋的诗人,将死亡视作美学的航灯,反复吟咏死神统治下的无常而又卑微的世界。自然、梦幻、浮华,这些天神一一解救过他,但他最终的归宿,依然是归附于无处遁形的死亡。历来对于波德莱尔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保守的评论家认为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而他的代表作恶之花

6、是毒草。把波德莱尔的诗歌评论为毒草的评论者,并没有用心去挖掘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各种美,以及里面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在波德莱尔的诗歌和散文中不仅有颓废美,还有着以丑为美、梦之美、自然美的丰富展示一、以丑寻美成年以后的波德莱尔继承生父的遗产,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他的主要诗篇都是在这种内心矛盾和苦闷的气氛中创作的。由于他自由落拓的身份,也由于他天成的气质,他通常不愿意做桂冠诗人们常做的事情。尽管他有时候也为一些附庸高雅的沙龙清唱赞歌,但是就他大部分作品来看,波德莱尔反复吟咏的竟还是那个充斥着丑陋、恶心,白骨森森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存在,在给他带来忧郁气质的同时,也从反面

7、更加坚定了他寻美的道路。本科生毕业论文3波德莱尔的美学世界似乎总是有悖于我们常规的审美习惯,美丽的事物往往难以激起他内心的涟漪。这个被兰波1直呼为诗人之王的伟大诗人,第一个正视丑恶并把丑恶的东西作为审美对象引入到文学中来。同时他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发掘丑恶之中的美的诗论,他坦言自己最崇高的事业是化腐朽为神奇。波德莱尔的丑恶之中掘美是从生命力中获取美,他的美是热烈的,忧郁的,既带着热忱,又带着愁思。我们常常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中读到诸如“毒蛇”,“蛆虫”,“坟墓”,“腐尸”等象征元素,表象世界是不存在真善美的,美只存在于本体世界当中。但这种隔阂并不是完全和绝对的,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丑”是对理念世界中“美

8、”的扭曲的表现,所以真正的美得以在现实的丑中显示出来。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不仅在于正视现实的“丑”,更在于在荒芜废墟上建立一个美的“天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和增强诗歌语言表现力的同时,更赋予诗人以形而上的责任。他关注的是现实虚掩下的理念世界,是所谓的“自我”。这是一种艺术与人生的求索。嬉笑怒骂,无非都是诗人通过象征的利刃杀出的一条血路。而瘦削苍白的诗人,也就此成为了“太阳”。波德莱尔的美学之路是一条以绝望为名的道路,他排斥整个华美的世界。正像他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怪兽中写的,他所遇见的,尽是“在巨大、灰色的天空下,在广阔、尘土飞扬的平原上,没有道路,没有草地,没有蓟草,没有

9、荨麻,我遇见好几个人,弯着腰向前走”2。而在他奇特、险绝的意识中,每个人都仿佛伴随怪兽在行走。怪兽是丑陋、恐怖的象征,波德莱尔是唯一能够用心灵的显微镜寻找到怪兽的诗人,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他这样写道“可这怪兽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用弹性而有力的肌肉搂压着人;用它两只巨大的爪勾住坐骑的胸膛;它那庞大无比的头压在人的额头上,就像古时的武士为了威吓敌人而戴的可怕的头盔”3。诗人如梦的呓语不断加强,他说每一个背着怪兽的人都对于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只是被“一种无法控制的行走欲”4推动着。也许人们往往不敢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为之牵绊而阻碍了自己的前行速度,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习惯地将这怪兽作为

10、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脸上也因疲惫而舍弃了任何的绝望与愤怒。本科生毕业论文4波德莱尔美学世界中的“怪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怪兽是丑陋的,恐怖的,但在波德莱尔笔下,它成了美的附庸,从中他看到了美的本质。怪兽所指的含义非常深广,它可以象征是一张网,也可能是一种制度或者一种伪装。而人们何以纷纷接受这种伪装呢当这世上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想必不用去顾忌什么礼教道德,顾忌什么虚妄的声誉。如果没有顾忌,怪兽何以不请自来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错综交织的感情的网。当社会体系被精心建构起来,规则被建构起来,怪兽也就自动地开始生长蔓延了。于是,希神原欲的美感逐渐泯灭,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追求一种有所

11、附庸、有所依傍的美,这种极力求美的过程可能恰恰驱赶了美神,招致了怪兽的到来。难道说这怪兽像浮士德中的靡非斯陀一样,仅仅是外在的魔鬼吗不怪兽也同时是一种心魔,来源于人们充满喧哗与骚动的内在心灵。甚至也可以说,怪兽即是被扭曲了的美神,是死神遣来的无畏的前驱。诗人来往于声色犬马之中,却在沉静处偶然发现忙忙碌碌的、伪装精致的世俗男女,原来都背着一只丑陋的怪兽在行色匆忙中生活。与其说波德莱尔看到的是美的反面,不如说他看到了尘俗中美的本质一只怪兽,一张网,一次带着镣铐的舞蹈。后来,他像创作连续剧似的,在许多的作品中书写了在怪兽作用下迷离而散乱的世界。散文诗点心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诗人以突转与对比的写法,精

12、心构筑了一个美丑同源的美学片断。文章的开头,波德莱尔以自然之美迷醉一切“我的思想像周围的空气一样轻盈地飞舞起来;一切庸俗的情欲,仇恨与世俗的爱,现在就像我脚下山谷中的云一样远远地飘去;我的心灵,如同庇护我的天穹一样宽阔和纯洁;一切尘世间的记忆在我的心中淡化了。”5我们从诗人有限的语言中无限地去遐思和猜度他所亲历的美的幻境,并终于为自己想象中的美景所陶醉。但是如果仅仅是称颂,如果仅仅是沉迷,波德莱尔就不是那个我们所认识的忧郁诗人。他笔锋一转,开始写就了一幕丑陋的人间惨剧两个贫穷的孩子为了争抢诗人所给的一块白面包而互相争斗,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直到面包变成碎末,他们方才住手。在这场战争中,诗人

13、始终处于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波德莱尔用他惯有的冷峻犀利的眼神在丑陋中获得美的确证。本科生毕业论文5美与丑向来是一组对立的概念,人们研究“美学”而不研究“丑学”实际上是人类自觉意识的一种体现,这就好比教徒只研究“神学”而不研究“鬼学”一样。正是这世上不完善、不美好的东西使得“美”异军突起,成为一个梦境,一座蜃楼。然而丑陋而恶心的事物,像战争、像贫穷,都是波德莱尔毕生吟咏的具象,但这些并不是他的理想,更不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是在求美的过程中无意相见尘世被扩张的丑,由此走上绝望的道路。波德莱尔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穷人的眼睛、卖艺老人、绳子都是他以丑寻美的同义复写。丑态历历,铺展在诗人的面前,也带他一

14、路追寻“美”的踪迹。在寻美的道路上,他从生命的本真出发,在浮世中亲历丑恶,在丑恶中寻找美感。二、以死为美波德莱尔曾被冠以“尸体文学的诗人”之称,他写作了大量以死亡、时间为题材的诗歌,这类作品可以说是他求美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腐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首情诗是诗人献给他的爱人的一首情诗。其凄绝之处在于诗人以一具死尸来表达炽烈的爱欲,这样的诗行千载难遇。在诗人的笔下,腐尸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尸体本没有美感可言,但是诗人却用流动着的时间流,将死亡与爱情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死亡引发诗人对永恒性的感受而让人觉得美。他在诗歌当中拉伸了时间的线条,使读者看到尸体过去鲜活的存在,以及现实中爱情将来的必

15、然消亡。当死亡与艺术比肩而行,死亡便不再是一场浩劫“身形已失,只留下依稀残梦,只留下以往的画布,让他仅凭残存的记忆,在描绘中草草付出。”6诗人将腐烂的尸体比作是生命的草图,那些曾有的形象因为时间这一大敌,而不再具有原初的意义。诗人用不美的爱情独白道出了美的真谛“可是将来,你也要像这腐尸一样,成为一堆臭肉,你呀,我眼中的星辰,我心中的太阳,我的天使,我的激情”7在诗人眼里,真爱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外貌、金钱、年龄、权利等等一切物质性的东西,在他看来,不过如腐尸般一钱不值,终将腐朽消失,丝毫不本科生毕业论文6会影响到他对他的爱人的爱。只有真爱才是永恒的。他以浓烈的言辞抹平生死的界限,这种“齐物”的

16、美学境界说明波德莱尔已经在寻美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在爱情的催化下,他已不似往先,只是在求美的过程当中一唱三叹,他已经学会以死为美。诗的末尾,作者笔锋一转,由腐尸转到自己所爱的人,自己所爱的人最终也会变成一具腐尸,但即使这样,她的风姿,她的精神,诗人将永存于心,真爱,就应该是这样,爱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附加在她身上的任何物质的东西。爱,是两颗心的吸引,与物质无关。腐尸的末端正好点明了诗人在寻美的过程中最具意义的所得“到那时,我的美人,请你告诉它们,那些吻噬你的蛆虫你的爱虽已解体,但你的情已永存我心中。”8诗人开始觉悟到所谓的“美”原来是一种记忆,是自身生命的一种体验,与外部世

17、界相关甚少。不管痴狂的表白是真是假,但是审美的体验却是真实。美,作为一种情态,能够在流动的时光当中得以保存,依靠的也正是群体的记忆,是一代一代人插上幻想翅膀,向上可以追溯美学的源头,向下可以亘古绵长。相似的表述还出现在骷髅舞中,诗人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死亡的耽美者,他尽情歌颂骷髅的美态,盛情褒奖死亡的娇媚,以极度的反讽达到他死亡美学的巅峰。他在求美的路途中再三回望,反复征询“美是什么”所得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在时钟当中,诗人以时钟为时间的表征,并对此大加批判。他的情绪像有力的瀑布喷薄而下,急转而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宣泄过程,全诗一气呵成,完全没有停留与驻足,通篇充满了怨怒、恐惧、颤抖、焦灼。诗人

18、多情地咏叹“时钟冷漠无情的凶神,它的指针威胁我们请记住摆颤的痛苦即将射入你那充满恐惧的灵魂;如烟的快乐转眼在天边消散,犹如风神退隐在幕后深处,它每个时刻都在吞食属于你的快乐。”9诗人无法抹平时间的创痛衰老、贫病、死亡交接而至,他不敢相信,自己苦苦追求的美的端点原来竟是死亡。他激奋地高呼“请记住别遗忘记住吧浪荡子”10这又似明日歌的忧患在敌中也一再被伤感地提及“我的青春只不过是一场阴郁的风暴,虽然也曾沐浴过灿烂的阳光,但惊雷和骤雨制造的打击,已使我的青春硕果所剩无几。哦,痛苦,痛苦时光吞食生命,这隐匿本科生毕业论文7的青春的杀手,竟然靠吮吸我们的鲜血生威。”11生命迷人的红果竟然因无形的时间而落

19、地消隐,这种真实的痛感帮助诗人确证了死亡的存在,生命的迅速沦亡让诗人痛心疾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独自徘徊、流连于生命之园的痴情男子,他已经到了思想的秋天,理智地看清冬天原来真是生命的终结。这使他暴怒,使他不安,使他充满焦虑地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美”的衣袖。波德莱尔有时也直接将“美”作为创作的题材,但是在这类诗歌当中,他反复提到的仍然是“死”,他一度将它视作“美”的大敌,但事实上,正是它给予美学无限的激励。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死亡,一切生存的前提也就此消失,什么“珍惜”,什么“机遇”,什么“情感”,什么“得到与失去”,这些与美有关的东西都会因为无限的生而失去价值和意义。在诗歌美中,诗人

20、曾经以空间艺术自比“我像神秘的人面狮,君临碧霄;我把雪的心和天鹅之白相结合;我对移动线条的运动感到厌恶,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12对于个体生命而言,雕塑这种空间艺术给人一种因永恒而具有的美感,这是一种人类由于不可得而固守的美感。但是诗人自己也发现了所谓的永恒与情感之间的悖论,要么像人类一样大悲大喜,由生到死走它一遭;要么就像那无情的石像一样,在相对的静止中以更加悠长的生命与时间同行。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13,美本身是一种情感的投射,何必还奢求它永恒呢等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一切与美相关的字音、理念、学术全部沦丧,没有了人类的观照,没有了思想的照耀,“美”这个概念是不会存在的。卑微的人啊,

21、在这寰宇之中,你说它美,它便是美吗毋庸置疑,美自出生之日起便与死亡相携相依,而死亡是生命的黑色太阳,唯有它照亮精神世界的花冠,这也是波德莱尔诗歌中常用的黑色意象调子。正如同波德莱尔在美的赞歌中所写“美啊,你踏着死尸前进,对死者嘲讽,在你的首饰上,恐怖也显得妩媚多娇,凶杀夹在最贵重的小饰物当中,在你傲慢的肚子上面妖冶地舞蹈。”14永恒性本来不是美的性质之一,是因为人类竞相追逐,未果,永恒才化作蓬莱与瀛洲,化作无何有之乡和永无国,最终成为了美学的象征。本科生毕业论文8诚然死亡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它作为个体的必然归宿,千万年来不知打开了多少美学家纤敏的心扉。三、以梦为美波德莱尔主张诗歌“不

22、以真实为对象,它只以自身为目的。表现真实的方式是另外的方式,在别的地方。真实与诗了无干系。”15同时,诗歌也“不把真理当作自己的猎物;它有它自己的目标。我们应当在其他的地方去揭示真理。”16显然,波德莱尔这里强调的也是诗的自律,他不允许诗成为表现真实、真理的工具。他认为“真实的基础和目的,它主要是要求纯粹的智力善是道德追求的基础和目的。美是趣味的唯一的野心和专一的目的。”17波德莱尔重视审美自律的同时也就是在重视诗的超功利性,他竭力反对诗变成为社会、道德等功利目的服务的工具,他认为艺术工具论会导致诗的毁灭,因为一种目标要求的功能越多,它就越不高贵,越不纯粹。他正是通过强调诗的自律性来反对当时庸

23、俗的资产阶级的功利文艺观,由此来实现自己对平庸现实的超越。穿越死亡的美学丛林,波德莱尔开始沉醉于梦幻之中,和普鲁斯特18一样,诗人渴望从虚构的想象之中,渴望从睡眠与幻影之中摆脱死亡的事实,渴望超越智力,走向直觉。这是伟大的柏格森19给当时的法国哲学印刻上的直觉主义20烙印。而直觉,大大丰富了波德莱尔的诗美理想。在诗歌忘川当中,诗人揭示了睡眠的秘密“我要睡眠我愿睡而不愿生进入死亡似的朦胧的睡乡,我要在你光滑如铜的肉体上,撒遍毫无后悔的亲吻。”21识穿美学终点的波德莱尔和许多诗人一样,把希望寄予到如梦的睡眠与性爱当中。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消极与倾颓,然而没有梦幻和性欲的诗性世界其实是不完整的。梦和性

24、欲作为酒神精神的再现,在诗歌世界中附着有难言的美感。忘川让我们想起尼采的精彩预言“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限和规则的破坏,其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在其中了。这样,一条忘川隔开了日常的现实和酒神的现实。可是,一旦日常的现实重新进入意识,就会令人生厌;一种弃志禁欲的心情便油本科生毕业论文9然而生。”22诗人试图通过逃避现实的方式攀登美学的高峰,恍惚与迷狂让诗人暂时忘却了生命的真相,一个随时清醒的人是痛苦的。艺术家通过梦幻或疯狂的性爱一反禁忌、知识、道德、逻辑、现实,这是求美的一条必经之路。现实多么可怕在尘世中,波德莱尔屡遭磨难,经济的拮据、情人的病故,使他时时追

25、寻昔日的幻影。在组诗幽灵中诗人真诚地写道“疾病和死亡把那为我们燃烧的情火都化成了灰。这双热烈温柔的大眼睛,这张使我心灵沉溺的嘴,像白藓一样强烈的亲吻,比日光更加欢腾的欢笑,还留下什么可怕啊,灵魂只有褪色的三色的素描。它像我,孤独而死气沉沉,被时间,那个害人的老头,每天用粗糙的肩膀磨损”23除了睡眠与放纵,波德莱尔已经想不到别的什么方法来抗拒死神的逼近。梦,或如梦的生活是在现实中获得美感的不二源泉。普鲁斯特很欣赏波德莱尔的做法,他高度地评价了波德莱尔的直觉主义诗美理想,说波德莱尔的超脱就像“飞鸟在地上行走也让人感到有翅翼在身”。24诗人总是试图以梦幻的形式驱赶死神,痴狂与纷零的青春褪尽,无止息的

26、追忆便是“美”在时空中唯一投射在残垣断瓦之上的迷离光影。四、走向自然在波德莱尔的诗中大量运用了通感这种艺术手段,他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通感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则。人可以了解宇宙,也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发现宇宙在精神领域的隶属物,人的内心是一个内宇宙。在通感一诗中波德莱尔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诗人能够理解自然,诗人在自己的各种感觉中看到宇宙的统一,这些感觉只是宇宙的可感反映。波德莱尔区分了两种现实自然的,即物质的现实,这只是表面;精神的,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通过象征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也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负载者诗人能够理解更高本科生毕业论文

27、10的、精神的现实。对他来说,诗人本质上是明智的,命定能破译这些象征符号人要不断穿越象征的森林,力图理解其含义。通感这首诗主要从香味出发阐述这一理论的香气同触感相似;嫩如孩子的肌肤;随之又可以听到柔和象双簧管;最后溶入视觉翠绿好似草原。不同的感觉互相交应,因为他们全都趋向于统一道德概念纯粹。接着以腐蚀的、丰富的和得意洋洋的香气同前面的几种香气对照,这些香的质地能无限扩张,它们不断升腾,引导诗人幻想更高的现实。扩张于是变成入迷的状态,感官的沉醉导致精神的入迷。至此,通感达到高潮,这是狂热的头脑和感官作用的结果。如果说丑陋是美学的驱力,死亡是美学的终极,梦与性欲是美学的投影,那么自然便是诗性主体共

28、同的家园,是诗人在尘世中守望美的最后一片麦田。波德莱尔诗歌的最高成就,抑或说他诗美理想中最有价值的理念,便是神秘、纷繁的自然之美。在忧伤与漂泊中,诗人回环复沓的诗行写满其对于自然的追索“请问,阿加特,你的心可有时高飞,远离这污浊城市的黑暗的海洋,飞往另一座充满壮丽的光辉、碧蓝、明亮、深邃、处女似的海洋请问,阿加特,你的心可有时高飞芬芳的乐园,你跟我们远远隔开,在你的碧空之下,全是爱与欢乐,人们喜爱的一切,全都值得喜爱,那儿,人心都沉湎于纯洁的享乐芬芳的乐园,你跟我们远远隔开”25死亡不请自来,梦幻若即若离,自然则遥隔云端。“距离”的产生使得自然具有了神秘的美感,都会的浮华则凸显了自然的纯净、明

29、朗与芬芳,因而波德莱尔在审美上走向自然具有必然的缘由。他从自然当中感受到了一种在潜意识里生存的美感时而喷发,时而隐藏。神秘的自然就像一个久求不得的女人一样,时时牵动诗人的心。你看他在遨游当中把自然写得多美“整个的世界,进入温暖的光辉的睡乡。那儿,只有美的秩序,只有豪华、宁静、乐趣。”26在古典主义的影响下,波德莱尔在自然中追求“美的秩序”,他的古典主义情结在累斯博斯等诗歌中尽情奔涌。他为古典与自然的纯真而欣悦不已,一再申明自己对于上古的热切眷恋“我爱回忆那些赤身露体的时代,福波斯爱给雕像抹上一层金色。那时,男男女女度着轻松的生涯,真是无忧无虑,也不弄虚作假。”27诗人为古典与自然的真神能够从世

30、人中注意到他感到自豪,这在诗歌当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本科生毕业论文11一种反书,诗人往往从自然的视角确证自身的存在,他所沉湎的其实是一种“相看两不厌”的自恋情结。诗人在永恒的自然之美里终于看到了一点追求永恒的微茫希望,于是便反复地歌之、舞之。在波德莱尔最负盛名的诗作应和当中,他对自然的神秘与奇崛咏叹再三,在象征的森林当中,声、香、色这些“感知”的代称被融合成了一个带有某种类似性和神秘性的统一体。诗人在膜拜自然的过程当中寻找到了一座美学的神殿。尘世的爱憎首次不是通过酒、梦与性爱而清醒地出现,至美的浑融使诗人一时之间忘却了死亡的烦忧。自然以它的神秘与博大宽解了波德莱尔诚惶诚恐的心灵,使他在求美的道路

31、上获得不可磨灭的声名。在与自然亲密相拥的那一刻,波德莱尔暂时放下个人的隐忧,重新又变成一个无忧的孩子。结束语在波德莱尔的诸作品中,往往有一个鲜明的美学元素寓于全诗要么从生命的本真出发,在浮华尘世中亲历丑恶,在丑恶中寻找到美感的具象;要么在惊恐之中无处躲避死亡的神秘,在死亡中无意求得美的永恒;要么在梦幻与性欲中消解了死亡的复杂美感,转而追求尘世迷醉之美;要么对于自然与古典世界的膜拜与皈依,在大自然的洗礼下,渴望无痛苦地走向死亡这一美学的端点。波德莱尔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带给你无穷的美的感受。不管他是否最终到达美的彼岸,至少在这探寻美的历程中,他曾听凭无限的慧心,几度得见生命的真相,得以揭开美神的撩人

32、面纱。波德莱尔几经挣扎,逃脱过道德、功利、宗教、法律的藩篱,他宁愿做一个备受争议的公民,也定要做一个自由追索的诗人,“美”成为他人生的主线,也成为后世反复述谈的多棱的诗谜。注释1阿尔蒂尔兰波(JEANNICOLASARTHURRIMBAUD,18541891),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2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巴黎的忧郁,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本科生毕业论文121版,第16页。3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巴黎的忧郁,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3、,第16页。4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巴黎的忧郁,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6页。5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巴黎的忧郁,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39页。6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6页。7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6页。8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7页。9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59页。10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

34、版,第259页。11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8页。12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4页。13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14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8页。15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56页。16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76页。17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334页。18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ST,1871

35、1922),法国作家,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本科生毕业论文1319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创造进化论。20直觉主义(INTUITIONISM)强调直觉或直观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学说。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或思潮通常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倾向。21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82页。22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82页。23法夏尔波德莱

36、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99页。24出自法国浪漫派诗人、小说家、戏剧家,阿尔弗雷德维尼命运集。25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62页。26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35页。27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343页。参考文献1、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张旭东、魏文生译,三联书店1989年3月版。3、法戈蒂耶

37、(GAUTIER,T)著;陈圣生译回忆波德莱尔,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4、郭宏安著波德莱尔诗论及其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5、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巴黎的忧郁,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6、法夏尔波德莱尔著,文爱艺译析恶之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本科生毕业论文147、陈书平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美学观,民族论坛,2007年12月15日。8、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8月15日。9、刘辉成论波德莱尔的颓废美思想,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2月15日。10、张宏涛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丑为美

38、”的特征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04期。1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李伟,郭东编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重庆出版社,1997年11月。13、张闻天波特来耳研究,小说月报,1924年4月第15卷号外法国文学研究号。14、闻家驷波德莱尔几种颜色不同的爱(论文),学文,1934年第3期。15、波德莱尔,郭宏安译恶之花,漓江出版社,1992年。16、法程抱一论波德莱尔,外国文学研究,1980第1期。17、吴知京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南京大学1981级硕士论文。18、美亨利詹姆斯李金波译沙尔波德莱尔,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第1期。19、王幅明从腐朽

39、和丑恶中寻找美,外国文学研究,1987第1期。20、王林论波德莱尔,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4期。21、美雷纳韦勒克著;刘让言译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天山,1989年第4期。22、辛中华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探微,语文学刊,1999年第6期。23、陈文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学海,2004年第4期。本科生毕业论文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波德莱尔散文诗、诗歌美学特征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

40、诗歌先本科生毕业论文16驱。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丑,与一般世俗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美学使命。历来对于波德莱尔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保守的评论家认为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而他的代表作恶之花是毒草。但他们不能不承认恶之花的艺术特色,福楼拜在给他的信中说“您找到了使浪漫年轻的方法。你迥异于任何人(这是所有优点中的第一位)。风格独特取决于创作。你的句子塞满了思想,以致都要爆开来。”兰波进一步指出“

41、波德莱尔是第一个通灵人,诗王。”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作品,是诗集恶之花。这部诗集1857年初版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其中诗集一度被认为是淫秽的读物,被当时政府禁了其中的6首诗,并进行罚款。此事对波德莱尔冲击颇大。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唱醇酒、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所以他的诗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而并非他

42、人所谓“毒草”。说他的诗歌是毒草的人,我认为他们并没有用心去感受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各种美,而只是停留于诗歌的表面文字。因此,我希望透过自己的笔墨将自己的一些理解一一阐述,希望能使人更全面地了解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自从确定“波德莱尔散文诗、诗歌美学特征”的论文选题后,我在了解了大量有关波德莱尔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大量地翻阅了有关波德莱尔的相关书籍和文献。其中包括波德莱尔的一些重要作品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诗集恶之花、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等。有关波德莱尔诗歌美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德)本雅明(WALTERBENJAMIN)著,张旭东,魏文生译;回忆波德莱尔(法)戈蒂

43、耶本科生毕业论文17(GAUTIER,T)著,陈圣生译;波德莱尔诗论及其他郭宏安著;陈书平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美学观民族论坛2007年12月15日;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8月15日;刘辉成论波德莱尔的颓废美思想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2月15日;张宏涛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丑为美”的特征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4月20日。虽然这些资料没有完全体现在我的论文当中,但是,对我完成论文写作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要了解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内涵,除了要阅读他的大量作品外,当然还

44、必须对他的生活经历有所了解。波德莱尔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其母改嫁给一个古板偏狭的军官。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其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成年后,靠着父亲的遗产过着放浪形骸、纵情声色的生活,整日流浪于现代都市中,处处标新立异,和女演员同居,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很快就把遗产挥霍得所剩无几。1844年,他在继父和母亲的干预下,受到法律约束,每月只有可怜巴

45、巴的一点生活费(200法郎),这迫使他自食其力,另谋生路。他拿起笔,写作文学作品、艺术评论。但以文为生是十分艰苦的,他一直生活拮据。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了战斗。1857年,他发表了诗集恶之花这是他酝酿了15年之久的一部作品。但恶之花受到当局的起诉,被下令删除了6首诗。波德莱尔没有泄气,最终顶住了威胁和打击,继续写诗。并于1861年出版了恶之花第二版,成为当时很多青年人的精神导师。尽管如此,诗人还是没有摆脱贫病交加的生活。1867年,名满天下的波德莱尔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本科生毕业论文18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

46、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浪子。他的主要诗篇都是在这种内心矛盾和苦闷的气氛中创作的。他的诗集恶之花的出版,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咒骂之声不绝如缕,竟至于有官方出面将之查封,判处诗人伤风败俗的罪名;另一方面许多著名作家好评如潮,一些报纸争相刊登为恶之花辩护的文章。波德莱尔的艺术观令人瞩目。第一,他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他不认为丑恶事物就是绝对的丑,而是认为丑中有美。他提出“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平庸的”;自然景色是丑的、“邪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相反,美德是人为的、超自然的”。这种美学观点是20

47、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第二,他提出了通感理论。在通感这首诗中,他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诗人能理解自然。因为自然同人相似;树木是活的柱子,发出含含糊糊的语言。诗人在各种感觉中看到宇宙的可感反映。他区分了两种现实自然的,即物质的现实,这只是表面;精神的,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他由此指出不同感觉之间又通感“香味、颜色和声音交相呼应。”诗歌同别的艺术也是相通的,亦即可以用色彩和声音去表达感情。第三,以象征手法去表现通感。象征时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也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负载者,由此打到的更高的。更精神的现实。他认为诗人能破译这些象征符号,穿越象征的森林。象征

48、的含义时丰富的、复杂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这是借有形寓无形。象征手法丰富了挖掘人的精神世界的手段。第四,波德莱尔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他注意到散文诗这种刚出现的文学样式“这种散文是诗意的,没有诗韵和节奏,相当灵活,对比相当强烈,以致能适应心灵的抒情冲动,适应梦想的起伏和意识的跳跃。”他认为散文诗是介于诗歌和小说的一种文学体裁,能将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与小说反映真实的自由结婚起来,兼有两者之长。它的主要目标同样是要发掘内心世界。国内外早有关于波德莱尔诗歌美学特征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学者文人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的发表的学术论文。而这些研究大多只是对波德莱尔最富盛名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9“死亡之美”加以论述

49、,并没有全面地探究其诗歌和散文诗中其他的一些美。就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已被研究得非常透彻,该方面的论文数量颇多,研究的层次也很深入。但并没有对波德莱尔的美学特征做出全面的阐述。因此,在本次的论文写作上,关于波德莱尔诗歌和散文诗的美学特征,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波德莱尔的美学观一、以丑为美;二、以死为美;三、以梦为美、四、自然之美。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代表作是诗集恶之花。历来对于波德莱尔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保守的评论家认为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而他的代表作恶之花是毒草。说他的诗歌是毒草的人,他们并没有用心去挖掘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各种美,其实波德莱尔诗歌和散文中不仅仅只有颓废美,除此之外还有以丑为美、梦之美、自然美等。因此,我希望透过自己的笔墨将自己的一些理解一一阐述,希望能使人更全面地了解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关于波德莱尔诗歌美学特征的研究,大多只是对波德莱尔最富盛名的“死亡之美”加以论述,而有关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已经有大量文人学者研究过,但是很少有人探究其诗歌和散文诗中其他的一些美,其实波德莱尔诗歌中其他的一些美也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已渐渐开始有人注意到了这一方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波德莱尔作品中其他的一些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