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1.极坐标概述 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牛顿。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此书包括解析几何的许多应用,例如按方程描出曲线,书中创见之一,是引进新的坐标系。瑞士数学家J.贝努力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
极坐标及参数方程Tag内容描述:
1、.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1.极坐标概述 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牛顿。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此书包括解析几何的许多应用,例如按方程描出曲线,书中创见之一,是引进新的坐标系。瑞士数学家J.贝努力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极坐标的文章,所以通常认为J.贝努利是极坐标的发现者。J.贝努利的学生J.赫尔曼在1729年不仅正式。
2、. 2016学年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项练习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1选修44:坐标。
3、泉州七中数学组 王剑峰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一、 知识要点(一)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x、y 都是某个变数 t 的函数,即 )(tfyx并且对于 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 M(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 x、y 之间关系的变数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二)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如下:1过定点(x 0,y 0) ,倾角为 的直线:(t 为参数)sinco0其中参数 t 是以定点 P(x 0,y 0)为起点,对应于 t 点 M(x,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PM 的数量,又称为点 P 与点 。
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一、考纲要求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 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所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2.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二、知识结构1.参数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都是某个变数 的函数yx,t并且对于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所确定的点 都在这条曲线上,),(tgyfxt ),(yxM那么这个方程就。
5、1极坐标参数方程1、已知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直线 l 经过定点 ,倾斜角为(1)写出直线 l 的参数方程和曲线 C 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 l 与曲线 C 相交于 A,B 两点,求 的值。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曲线 : 为参数),以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l: =6.(I)求曲线 上点 到直线 距离的最大值;(II)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 交 于 两 点,若 ,求 的方程3、求直线 被曲线 所截得的弦长.24、已知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6、.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知识点总结 1.直线的参数方程 (1)标准式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如图)的参数方程是 (t为参数) 定点加t个单位向量就是动点 于是,t的绝对值就是定点和动点间的距离, (2) 一般式(t为参数) 转化为标准式 2.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1”的代换 。
7、1复习提问1、 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学校老师课堂如何讲解极坐标参数方程的?2、 如何把极坐标系转化为直角坐标系?答:将极坐标的极点 O 作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将极坐标的极轴作为直角坐标系 x 轴的正半轴。如果点 P 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x,y) ,在极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 则)(有下列关系成立: ysincos3、 参数方程 表示什么曲线?cosinxry4、 圆(x-a)2+(y-b)2=r2 的参数方程是什么?5、 极坐标系的定义是什么?答:取一个定点 O,称为极点,作一水平射线 Ox,称为极轴,在 Ox 上规定单位长度,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极坐标。
8、.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1. 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作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用r表示线段OM的长度,q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r叫点M的极径,q叫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rq,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极坐标系,记作M()rq,若点M在极点,则其极坐标为r=0,q可以取任意值。
9、2016 年高考极坐标参数方程试题1 【2016 年新课标 1 卷理 23】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xOy1Ccos1inxaty( 为参数, ) 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t0a 2C4cos(1)说明 是哪一种曲线,并将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1C1C(2)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其中 满足 ,若曲线 与 的公共点3000tan21C2都在 上,求 a【解析】 (1)消去参数 得到 的普通方程 是以 为圆心, 为t1C221xy10,a半径的圆将 , 代入 的普通方程中,得到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xsiny11C22in10a(2)曲线 , 的公共点的极坐标满足。
10、第 1 页(共 7 页)参数方程和极坐标培优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1 (2016 春邯郸校级月考)与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等价的普通方程为( )Ax 2+ =1 Bx 2+ =1(0x1)Cx 2+ =1(0y 2) Dx 2+ =1(0x1,0 y2)2 (2015安徽模拟)已知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 =2,若 C1 与C2 有公共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0, ) B (0, C0, D0 , 3 (2015安庆三模)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C: =2sin,A、B 为曲线 C 的两点,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 x 轴非负半轴。
11、. 极坐标、参数方程题型总结 一、大纲要求:1. 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2.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 4.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5.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基础知识: 1. 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
12、1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习题一、选择题1.直线 的参数方程是( )12xyA、 (t 为参数) B、 (t 为参数) 2 142yxC、 (t 为参数) D、 (t 为参数)1yx sin2.已知实数 x,y 满足 , ,则 ( )02cos3x02co83yyx2A0 B1 C-2 D83.已知 ,下列所给出的不能表示点的坐标的是( )3,5MA、 B、 C、 D、, 34,532,535,4.极 坐 标 系 中 , 下 列 各 点 与 点 P( , ) ( k , k Z) 关 于 极 轴 所 在 直 线对 称 的 是( )A (-,)B (-,-)C (,2-) D (,2+)5.点 ,则它的极坐标是 ( )3,1PA、 B、 C、 D、,234,23,2。
13、.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极坐标的意义,会把极坐标转化一般方程 (2)掌握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转化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考虑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严谨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是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极坐标的与一般坐标的转化 2、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的转化 。
14、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 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来源:学+科+网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圆 参数方程 ( 为参数)22ryxsincoryx(2)圆 参数方程为: ( 为参2020)()(sinco0ryx数)2。
15、. 常用极坐标方程及参数方程汇总 一星形线 1.方程: x=a(cost)3 y=a(sint)3 也可以写成x23+y23=a23 2.图像: 二.摆线 1. 方程:x=a(t-sint) y=a(1-cost) 2. 图像: 三双扭线 1.方程:r2=a2cos2Q第一象限内Q的范围是0=Q=pai/4 r2=a2sin2Q,Q的范围是【0,pai/2】和【pai,3/。
16、.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 曹聪颖 学校 广外 年级 高二 次数 第1次 科目 数学 教师 张老师 日期 2月26日 时段 3-5 课题 极坐标及参数方程 教学重点 掌握极坐标 掌握参数方程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参数方程的互化 教学目标 能熟练掌握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一、课前热身: 1、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