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386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陈亮教育思想再探所在学院专业班级人文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III一、陈亮生平及主要教学经历4二、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5(一)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51、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52、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63、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6(二)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71、陈亮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72、陈亮教育思想中的“致用”思想8三、陈亮教育思想的构成9(一)陈亮的教育目标观9(二)陈亮的教学内容观101、陈亮教育内容的多样性102、陈亮教育内容的实用性11(三)陈亮的教

2、学方法观111、学以致用112、批判创新123、因材施教124、师友讲论12四、陈亮教育思想评析14(一)陈亮教育思想的特点14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42、学以致用的治世之道14(二)陈亮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151、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152、过于理想化15II结束语16参考文献16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在整个宋学中,南宋浙东事功学派是一个极具影响的流派,与当时的显学程朱理学、陆氏心学相鼎足。浙东事功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永康之学”的创立者。他的教育思想如同其哲学、政治、经济、史学思想一样,同样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抗金爱国、中兴复仇的时代背景下,陈

3、亮力主经世致用之学,其教育特点突出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育内容的丰富实用性和教育方法的实践性等几个方面,彰显出事功派的功利性特征,形成了带有浓厚事功特色的教育思想。陈亮教育中有不少精辟独到之见,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南宋;陈亮;教育思想。II【ABSTRACT】THESCHOOLOFZHEDONGSHIGONGOCCUPIEDAMAJORPOSITIONINSOUTHERNSONGDYNASTY,ITDEVELOPEDATTHATTIMEANDBECAMETHEOPPOSITESIDEOFNEOCONGFUCIANISMCHENLIANGISTHEREPRESEN

4、TATIVEOFTHESCHOOLOFZHEDONGSHIGONGINTHESOUTHERNSONGDYNASTYANDAFAMOUSTHINKERANDEDUCATORWHOISTHESCHOOLOFYONGKANGSFOUNDERHISEDUCATIONALTHOUGHTSAREASITSPHILOSOPHICAL,POLITICAL,ECONOMIC,HISTORICALTHINKING,SAMEASWITHASTRONGUTILITARIANCOLORINTHEANTIJINPATRIOTIC,REVITALIZATIONREVENGEBACKGROUND,CHENLIANGADVOC

5、ATEDSCIENCEOFSTATECRAFT,ANDTHEIREDUCATIONALCHARACTERISTICSHIGHLIGHTEDINTHEUTILITARIANPURPOSEOFEDUCATION,THERICHEDUCATIONAL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OFPRACTICALRELEVANCESUCHASPECTSWHATDEMONSTRATEDUTILITARIANFEATURESOFTHESCHOOLOFSHIGONGANDFORMEDWITHASTRONGCHARACTERISTICEDUCATIONMANYOFTHEMBRILLIANTLYUNI

6、QUETHOUGHTSINCHENLIANGSEDUCATIONSTILLHAVETHEREFERENCEANDGUIDANCEFORTHEEDUCATIONALPRACTICETODAY【KEYWORDS】SOUTHERNSONGDYNASTY;CHENLIANG;EDUCATIONALTHOUGHTSIII引言南宋学术思想十分活跃,不仅大兴讲学之风,而且还出现了学术上相互争论的局面,其中,朱陆之争、朱熹和陈亮之争、叶适与朱陆二派之争是最为著名的。南宋著名的学术大师广收门徒,各传所学,形成学派,其中有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同时,在浙东还出现了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浙学,

7、以重事功而斥性命之学著称于世,时人称为浙东事功学派,宋元学案云“当乾道、淳熙间,朱(熹)张(载)吕(祖谦)陆(九渊)四君子皆谈性命而辟功利,学者各异其师说,截然不可犯。陈同甫崛起其旁,独以为不然。”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先生,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永康之学”的创立者,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抗金爱国、中兴复仇的时代背景下,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高举经世致用的旗帜,并结合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近年来,学术家对陈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观等方面,而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陈亮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显示了其独

8、有的实用教育价值观,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清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18504一、陈亮生平及主要教学经历陈亮11431194年是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少时取名汝能,字同甫,二十六岁改名为亮,三十六岁又改名为同,世称龙川先生。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3年)九月初七,生于永康龙窟村(在今浙江永康市桥下镇),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翌年四月初八,病逝于赴任途中,享年五十二岁。陈亮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他的曾祖父陈知元在汴京保卫战中牺牲,祖父母从小“教以学,冀其必有立于斯世。”家庭环境的熏陶,使

9、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经略四方之志。十八、九岁时,就著酌古论,以抒发爱国抗金之志,提出了“文武之道一也”的教育主张和为学要旨。孝宗即位之初,宋金和议,陈亮上中兴五论提出抗金之策,因未被接纳,毅然回乡教书授徒,从事讲学和研究。期间,他与朱熹等人关于性命道德之学的分歧和争论也由此开端。他力倡“道在物中”,围绕王霸、义利、天理和人欲等重大哲学问题,同程朱理学派展开辩论。在大辩论中,陈亮写又甲辰秋书、又乙巳春书等信件给朱熹,力倡事功之学,从而构建了以“事功”为核心的崭新的思想体系永康学派。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三次上书孝宗,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中兴图强的主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因而遭到权贵的嫉恨,

10、三次被捕入狱。绍熙四年(1193年),怀着远大抱负,年已五十一岁的陈亮状元及第,在给宋光宗的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中仍不忘抗金大业,发出了“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的豪言壮语。总之,陈亮一生曲折坎坷,屡试科举不中,空有满腔的爱国报国之心却未能一展宏图,还曾几次身陷囹圄。这种生活经历,加上其独立不羁的品格和无师自通的成才道路,使其教育思想与理学家们的教育思想有着相当大的分歧,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405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49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45二、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陈亮的教育思想是基于南宋

1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一方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前人已有的理论与学说,同时其独特的事功教育思想又与其个人经历分不开。(一)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时代催生的结果,体现了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及教育本身发展的统一。1、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陈亮的教育思想围绕着中兴复仇、抗金爱国的政治思想而展开,且多针砭时弊。南宋立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而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宋金的和战问题是首要问题。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迫使忧国忧民的学者去深入思考,寻求救国救民的济世良方。当时,宋高宗秦桧集团以和议的方

12、式向女真贵族屈膝投降,轰轰烈烈的抗金卫国战争为之葬送,抗金爱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与此同时,高宗秦桧集团一再加强其专制统治,主张抗战、谈论恢复者有罪,顺从其卖国媚外者则鸡犬升天。“隆兴和议”后,宋孝宗虽欲有所作为,但又受制于身为太上皇的赵构,这种局面用陈亮的话来说,依然是“架漏过时”、“牵补度日”,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之中。但在这种政治形势之下,亦激发、砥砺了一批士大夫的爱国壮志,激励他们积极献身于恢复大业,以求改变这一屈辱的局面。陈亮便置身于这批士大夫中,力图改变现状,从而成为时代的先驱。陈亮本属程氏后学,但随着南宋社会危机的加剧,他深刻认识到理学的空虚之弊是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他

13、指出南宋所以国势日衰,主要在于在“谈性命而辟功利”的理学氛围下,“一艺一能皆以为不足自通于圣人之道也,于是天下之士始丧其所有,而不知适从矣。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已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陈亮认为要拯救南宋社会危机,必须在教育上由“谈性命而辟功利”转向“谈功利而辟性命”,因此,他极其自然地继承了宋学建立以来自范仲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86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796淹到王安石等面向社会、讲求应用于社会实际的优良学风,进而形成了以“务实而不务虚”为特征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2、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

14、经济背景陈亮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南宋前期政治、军事形势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宋代两浙地区特定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浙东事功学派可以视为中原文化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就社会经济条件而言,浙东地区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是陈亮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北宋时,浙东、浙西路谓之两浙路,南宋时析而为浙东、浙西两路。两浙是宋代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城镇均居全国前列。两浙地区发达的经济、繁荣的城市景况,也刺激着两浙士子将目光从书斋投向社会生活。陈亮教育思想诞生的土壤是浙东路,到南宋,这里的经济发展又具有新的特点其一,由于杭州成为南宋都城,人口激增至百万,两

15、浙路许多城市也随之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商业贸易更显得兴盛。这样,商人的力量较之北宋更加壮大。其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各种生活必需品如粮米布帛的需求也随之大增,而物价随之提高,尤其是地价的迅速增长导致土地转移日趋激烈,土地势力中的大起大落,与城市商人资本的发展密切相关,新兴的土地暴发户大都出自这个势力。陈亮处在地主阶级下层,生活在当时工商业最发达的浙东地区,这使陈亮和当时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接触比较多,耳濡目染,无疑会对他的思想打上深刻的烙印。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成了陈亮经世致用的经济思想,进而在其教育思想上也有所体现。3、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宋室南渡,两浙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中原

16、文化随之南移,浙东的学术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育方面,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影响超过官学。据续文献通考所载,南宋全国著名书院有二十二所,浙东就占了五所,即金华的丽泽书院、宁波的甬东书院、绍兴的稽山书院、衢州的柯山书院和清献书院。此外,尚有慈溪的慈湖书院、楼氏书院、石坡书院,台州的上蔡书院,永嘉的浮址书院和金华的道一书院等。绍兴六年(1136年),宋高宗颁诏将衢州州学和孔氏家庙合二为一,至宋理宗宝祐元年(1153年),正式建宋叶适叶适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586清官修续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32417孔氏衢州家庙,衢州成为仅次于曲阜的第二圣地,社会名流、学者纷至沓来

17、,如陆游、杨万里、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先后或相偕至衢州,这对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浙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浙东的出版业十分发达,早在中唐时期,越州就有刊印元稹、白居易诗集的记载。南宋时,绍兴、宁波、金华等地成为全国出版业的重要地区,直至元代仍较发达。这些地区除印刷经书外,特别注意刊印本地学者的著作。出版业的发达推动了学术的繁荣,这一时期,浙东地区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区域性学术争鸣局面,出现了众多的学术流派,其中包括陈亮的永康之学和叶适的永嘉之学。(二)陈亮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人的教育思想既不能离开其生活的那个时代,当然也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学说和已有的文化传统,陈亮的教育思想也不例外。

18、1、陈亮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的朴素唯物论思想。他的教育理论首先是建立在“道存于物”、“道在事中”、“道物统一”的唯物主义事功观基础之上。陈亮说“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形于事物之间者也。”“天下固无道外之事也。”又说“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涂万辙,因事作则。”又说“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可见,陈亮认为“道”是客观的,并非一种精神性的本体,道不离事物,应在事物之中。这种观点与理学家们主张“道”或“天理”是超然独在的精神实体,先天地而生,并派生万事万物,离开具体事物言“道”说“理”的观点完全不同。陈亮与理学

19、家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首先就在于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础不同。其次,陈亮肯定事物的可知性,强调人们可以“明智”而“有为”。最后,陈亮还充分重视发挥人的能动性,认为“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自有天地,而人立乎其中矣。人道立而天下不以无法矣”。“圣人论易之法象而归之变通,论变通而归之人,未有偏而不举之处也”。这些成为其独具“事功”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基础。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0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319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3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4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2482、陈亮教育

20、思想中的“致用”思想经世致用思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关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因此,“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分析儒家思想,不难发现,传统儒学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孔子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思想,目的就是要改变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局面,建立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传统的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可以说是很实用地教人们如

21、何做人,如何行事,教统治者如何治国。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始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利用、宣传,其中的实学之风也随之传播开来。到了宋代,在宋王朝的统治面临巨大危机之时,程朱理学大兴,其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伦理准则,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以挽救国家。但理学家却把“修身”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强调,所以落实到行动上往往使修身养性的“内圣”与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并论而形成事实上的对立,割裂了“修齐治平”之间的有机整体联系,走上了“穷理”之途,并将“理”的思想僵化,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陈亮

22、的事功教育思想正是在吸收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针对理学的空谈之风而逐渐形成的。9三、陈亮教育思想的构成以陈亮为代表的南宋事功学派,由于封建统治者推崇理学而没有充分发展,但他的教育思想成为以后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先导,并成为清代汉学大师的学术养料,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陈亮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观、功利实用的教育内容观、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观。(一)陈亮的教育目标观封建教育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是培养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和接班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样的政治利益服务的问题,是教育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宋代,代表不同政治利益的思想派别均提出了各自

23、不同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和理想人格的成才要求。理学家们高谈心性义理,强调“学为圣人”、“求为圣人”、“求为圣贤”,为封建士人规定了系统的成圣之路;陆九渊的心学则强调“切己自返”、“立心做人”,要求人们发明本心。王安石站在变革的立场上,把“有用之才”的原则与教育标准结合起来考察理想的人才,强调学校应培养“经世务实”的有用人才。陈亮则提出了“学为成人”的人才培养规格,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是文武兼备、博学多能、才智俱全,能够兴利除弊的“一世英雄”。基于对当时南宋政治形势和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陈亮主张培养“可以建非常之功”为社会所用的实干型人才。陈亮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培养对象素质的不同,提出教育培养目

24、标应有层次。他把培养目标分为“非常之人”和“学为成人”两种,前者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文武兼资、本领宏大、能开拓古今建功立业的“雄伟豪杰之人”;后者是具备“智”、“勇”、“艺”等基本条件,有独立的见解和处世能力,能担当得起“世界轻重有无”的人。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是集智、勇、志、侠、仁等素质于一身,是能够担负起抗金救国重任的人。所谓智,即博学多能,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献、诸子百家之学等知识,使人们可以从这些知识中了解古人的治道,作为今人治世之借鉴,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从政的艺能,包括文章术业、政事书判等本领;所谓勇,即文武兼资;所谓志,包括两方面,一是意志要坚强,能经

25、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这其实也是陈亮人生的写照。二是要有志向,有一定的学习目的,这就是要学能“致用”以恢复中原,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8710振兴民族,为现实社会服务;所谓侠,即救世除乱,“留神政事,励志恢复”,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救世除乱,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符合时代的需要;所谓仁,即秉义明道。陈亮十分重视“成人”的道德修养,提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无一之或废,而德行常居其先。”陈亮的教育培养目标就是要教人“做人”,做一个能为社会所用的实才之人,因此他坚决反对培养朱熹、陆九渊所主张的理学人才。陈亮认为,只要有“救时之志,除乱之功,则其所为虽不尽合义理,亦自不妨为一世英雄

26、”。陈亮这种强调教育应为现实社会服务,把培养学以致用,能匡时济世的“非常之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这是陈亮思想中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理想主义色彩。(二)陈亮的教学内容观教育内容服从于教育目标,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要围绕着这个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陈亮的教学内容与同时代的理学家相比,明显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的特征。1、陈亮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陈亮认为,既然教育目标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那么教育的内容应是广通博洽,百家异流皆可教学。这就是说,各种儒家经典、历史文献、诸子百家都应成为教育的内容。陈亮所提倡的教学内容远远超出儒家的范围,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陈亮本人并不反对在

27、封建国家中推进伦理道德的教化,但他认为如果教学内容仅限于此,无疑会走向极端。为此,他批评道学“道德性命之学一兴,而文章、政事几于尽废,其说既偏,而有志之士盖尝患苦之矣。”陈亮认为兴办学校、创置精舍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还应使学生掌握各方面的技能,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各项需求“三代立学于天下,皆所以明人伦,礼、乐、射、御、书、数,所以广其心而久于其道。”在他看来,凡是可以经世致用、有补于社会的知识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1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4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7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4宋陈亮陈

28、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57112、陈亮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陈亮在强调教学内容多样性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陈亮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应直接去学习古代儒学经典,认为儒经作为古代文献,总结了历史上的成败的经验教训,具有“史”的性质,并将此作为兴功立业的借鉴。陈亮研究儒经的目的,在于考察历史治乱兴衰、成败利钝之迹以通古今之变,切于实事,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同时陈亮还重视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历代兴亡、历史人物的评议,如忠臣传、酌古论等。陈亮认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获取治道经验,为现实提供启发、借鉴作用。理学家也主张将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但他们主张

29、治史的目的,在于“了解圣贤嘉言懿行,作为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榜样”。对此,已故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事功派学习史学的目的是从史学中寻求出解决当时政治经济中种种问题的办法,充分地体现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可见,陈亮在教学内容方面明显体现着“事功”的特色。(三)陈亮的教学方法观教育原则和方法是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亮在同朱熹、陆九渊的论争中,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充实和丰富了我国教育经验的宝库。1、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事功学派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特色。陈亮坚持向外求索的道路,教诲学生在实事上用功夫,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证中去。他认为古

30、人讲“格物致知”,就是要在事物中考察必然之理、当然之事,“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涂万辙,因事则作”,离开实际事物便无法获得真知实学。陈亮认为学以致用的原则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艺能的目的和基本途径,而且是验证知识、巩固艺能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他认为,人的才智运用到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360漆侠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辩”J河北大学学报,2001(3),515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31912实际,得到了验证,才算真才智,而不能只从形式上、名义上判断其有无才智。因此在教育中,陈亮强调实践,提出“炼”与“用”的教学原则。“

31、人只是这个人,气只是这个气,才只是这个才。譬之金银铜铁,只是金银铜铁,炼有多少则气有精粗,岂其于本质之外换出一般,以为绝世之美器哉”只用通过长期的磨练与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2、批判创新陈亮自身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敢于突破正统思想的藩篱,他不仅对当时理学的唯心思想提出质疑,甚至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儒家经典六经视作文献。陈亮敢于批判和否定在他看来是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一切理论学说,从不迷信于任何学术权威。在与当代名儒朱熹之间长达三年的论辩中,陈亮对理学展开了全面地批判,轰动了当时的南宋思想界。陈亮批判理学,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主张做学问要有创见。他斥子夏之儒,在于该派墨守先儒之说,而

32、不敢越雷池一步。3、因材施教陈亮提出教育要以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年龄的发展阶段规定教育内容。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知识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不能强求划一,统一施教。“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年运而往,则所该愈广,所求愈众”。4、师友讲论在治学过程中,陈亮极重视师友间的互相学习和讨论,虚心向别人请教,甚至互相辩论。他与朱熹长达数年之久的学术论辩在学术界传为美谈。他俩来往信件数十封,争论异常激烈,反应了陈亮那种为追求学术真理而勇于争辩的精神。叶适在为龙川文集作序时提到,吕祖谦退居金华,陈亮间往视之,“极论至夜分”。他也常

33、与陈傅良争论,甚至激烈到拍桌子的程度。史载“陈同甫亮言,吾常与陈君举极论,往往击杯案,声撼林木。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88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8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47013行之(蔡幼学)在旁,藐若无闻。客散,忽语吾道一尔,奚皇帝王霸之云。吾方数辩,而行之横启纵阖,援古证今抵夜接日,若悬江河,吾谢不能乃已。”陈亮认为教育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师生之间各有所长,互相讨论,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清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172414四、陈亮教育思想评析陈亮作为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中渗透着强烈的

34、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治学之道。同时,作为封建时代的学者,陈亮的教育思想又受到时代的制约,难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一)陈亮教育思想的特点陈亮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南宋政治局势的认识和对理学教育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具体说来,具有以下特点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陈亮经世致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由于南宋处于与金对峙的局面,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当时民族矛盾严峻,金兵所到,烧杀抢掠,江南残破,浙东亦非世外桃源。而南宋统治集团屈膝求和,每年给金人巨额钱帛,以致捐税繁多,百姓负担十分沉重。陈亮是坚决的抗战派,在“和”“战”问题上,是坚定的主战派,曾数次上书宋孝宗,

35、分析当时的局势,要求扭转妥协求和的苟安局面,致力于“中兴”、“复仇”事业。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陈亮在教育目标上主张培养“可以建非常之功”、为社会所用的实干型人才,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实用,在教育方法上强调践行。2、学以致用的治世之道求实为批判提供了原则,为创新提供了动力。陈亮的求实精神,表现在教育理论上为实事求是,实践上为学以致用。陈亮认为,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实际,在讳言功利的封建时代,他理直气壮地举起功利主义的旗帜,反对道学家不务实际、空谈性命之学。针对朱熹的学做“醇儒”的观点,他提出治学必须面向现实,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注重事业、讲究功利、务建实迹之人。联系当时南宋的实际,陈亮所言之功

36、利,就是抗金之功、建国家中兴之利。需要指出的是,陈亮不仅自己注重实用治学,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树立15起讲求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做一个能为社会所用的实才。(二)陈亮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作为封建学者,陈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其教育思想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在维护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上,陈亮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与朱熹、陆九渊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同当时的道学、心学一样,他把封建的伦理纲常作为道德的标准,力图维护封建道德的权威。他所主张的功利主义,从根本上说,并不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之间关于义利、理欲的不同看法,只是地主阶级内部

37、的意见分歧。2、过于理想化陈亮主张以“义利”来规范理财言利,是要为他的经济改革设想提供道德方面的保证。这种道德不是“以不言利为义”的空言,而是义与利结合的真诚的道德。应该说,这种义与利统一的伦理思想并不是很高的要求,而且也并未超出封建伦理纲常的界限。因此,陈亮要求“上”者抑制“刻剥”其“下”以利于民,与实行真诚而非虚伪的仁义道德,终归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16结束语陈亮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内容观和方法观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一枝独秀,虽然由于封建统治者推崇理学而没能充分发展,但他的教育思想成为以后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先导,成为清代汉学大师的学术养料,

38、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重视培育创新教育的当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2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3清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4清官修续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宋叶适叶适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刘宏章,董平陈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章柳泉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8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9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10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4年

39、11孙培清,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张伟浙东思想家评传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13张春生,张会兰试论陈亮教育思想及对当前教育的启迪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828314张晋建,张缙红试论陈亮的教育思想J浙江社会科学,1996(5),858715王亚晖浅论陈亮事功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788016孙伟儿陈亮的教育思想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9910317丁志英陈亮“事功”特色教育思想及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0(7),13914018漆侠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辩”J河北大学学17报,2001(3),51519韩钟文陈亮的教育观初探J教育评论,1993(1),495020倪士毅,徐吉军试论陈亮的人才观J杭州大学学报,1985(4),10511121JOHNHBERTHRONGNEOCONFUCIANPHILOSOPHYMBOSTONUNIVERSITYJULY/22/200522DRJOHNMAKEHAMTHEUNITYOFTHEVIRTUESINZHUXISMORALPSYCHOLOGYJWORLDHONGMINGPHILOSOPHICALQUARTERLYVOL2001,NOM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