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03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目录摘要2ABSTRACT2关键词2KEYWORDS2引言2一、张爱玲的人生悲剧意识3(一)人生悲剧意识的形成3(二)一部“无爱”的传奇4二、满目荒凉下女性的心理世界5(一)自私与孤独5(二)空虚与苍凉7(三)疯狂和歇斯底里7三、女性的自审9结语12注释12参考文献13致谢14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3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张爱玲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张

2、爱玲的小说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分析。当然,她的小说不限于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但作为女性作家,她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女性的关注,从女性深层心理结构上去挖掘女性自身的痼疾。ABSTRACTEILEENCHANGSNOVELSHAVESTRONGFEMINISTCONSCIOUSNESSEILEENCHANGSTANDINGINFEMALESTANDPOINT,WITHAUNIQUEVISIONOFWOMENTOLOOKATFEMALESELF,EILEENCHANGSNOVELFOCUSESONTHEPSYCHOLOGICALANALYSISOFCHARACTERS,ESPECIA

3、LLYTHEUNCONSCIOUSPSYCHOLOGICALANALYSISOFCOURSE,HERNOVELSARENOTLIMITEDTOTHEPSYCHOLOGICALANALYSISOFWOMEN,BUTASAFEMALEWRITER,SHECONSCIOUSLYORUNCONSCIOUSLYBIASEDTOWARDSTHECONCERNSOFWOMEN,UPFROMTHEWOMENDIGDEEPPSYCHOLOGICALSTRUCTUREOFWOMENSOWNILLNESS关键词张爱玲;悲剧意识;女性自审KEYWORDSEILEENCHANG、TRAGICCONSCIOUSNESS、

4、WOMENSSELFOBSERVATIONASTUDY引言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女性的描述,她运用了一种“中国式的象征”,概括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的形象。张爱玲透过现实的叙述把压抑女性描写的淋漓尽致。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压抑和焦虑,也可以挖掘到各种有关女性的沉默、分裂、甚至癫狂的意涵,以及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面貌。虽然这些都是作品中的叙述但同时这也是张爱玲自身的折射。可以说张爱玲是尖刻的、偏激的,但谁又能够否认她深刻独到的见地及超越时空的批判意识呢她是理智的,借助文字促使女性真正地审视时代与自身,这与她所处的时代和家庭的影响有关,她受到出国留洋的母亲的熏

5、陶,从小便具有了鲜明的独立意识。她时刻体恤着女性的命运,在黑暗的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4权制度下,以自己不屈的笔书写着女性文化,让最没有地位的广大女性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她叛逆于时代的独立意识促使她用逆向的笔将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剖开公之于众,从反面深刻揭露了她们的不觉悟不抗争。由此,许多学者称她为女性自审意识的勇士。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女性的心理特质与女性的自审。张爱玲以其独特的书写模式和女性话语,创作出一个斑驳而苍凉的的女性世界,这与她荒凉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她对人性是悲观的,对历史文明也是悲观的,她的这种人生悲剧意识有一条复杂而又明晰的心路历程。本文试从张爱玲小说的

6、悲剧意识,女性的心理特质和女性自审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状态。一、张爱玲的人生悲剧意识(一)人生悲剧意识的形成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40年代初,她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成为当时文坛上最夺目的新星。传奇、流言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会魅力不减。年轻的张爱玲从23起就写出了这些震撼人心的充满人生悲剧意味的小说,张爱玲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是造成她人生悲剧意识的基础,在理解张爱玲的作品之前,应该首先理解张爱玲传奇般的经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心理背景。张爱玲对人生的感悟带上她与生俱来的性别感受,在她的笔下女性的背景是人生悲剧的一

7、部分。在她的笔下,没有浪漫和痴情,唯有冷酷的现实,她撕开了“爱”的神话,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冷酷的清醒。张爱玲敢于表现中国封建传统的女性的变态心理、人性的扭曲以及扭曲、变态的丑恶的灵魂。张爱玲创作的高峰在1943、1944这两年,43年的她才23岁。一个才23岁的年轻女作家竟能创作出如此充满人生悲剧的作品,不得不令人感叹,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在步入文坛时就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人生态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年纪轻轻,却形成了如此成熟的人生态度呢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她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不幸的童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5没落的家庭,动荡的现实环境使她成为一个“失落者”

8、,造成她复杂的心理矛盾,“失落感”是她的基本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她对人性是悲观的,对历史文明的发展也是悲观的,这些构成了她的人生悲剧意识。1921年,张爱玲出生上海租界的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可惜,她来太晚了,家族的显赫已是过去。留给她的是一个灰暗的、虚浮的王朝背影。父母不和使张爱玲形成内倾型的性格,在父母的争吵、分离、复合、离婚的过程中走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缺乏安全感,追随着她的是寂寞,孤独与自卑。童年心理的创伤,形成了张爱玲人生悲剧意识的最初动因。更为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张爱玲跟她的继母发生冲突,于是被她的父亲一顿毒打,之后她被关

9、在家里半年多,这是张爱玲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使的张爱玲不仅对赖以生存的家庭和亲人彻底的绝望,对自己的生命意义也产生了怀疑。而香港十八天的围城,对张爱玲人生态度的最后形成、对她精神上悲观气质的定型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香港之战烧毁了她引以为傲的学业成绩。使得她怀疑过去的努力和成就的价值。而她的“时代沉落感”,包含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内容,主要来自于香港之战耳闻目睹的亲自体验。面对战争里的伤病者整日整夜的呻吟,张爱玲和她的同伴只有厌恶,没有同情,甚至庆幸他们死掉,而她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活下去了”。1张爱玲不漫长但不平凡的身世也就解释了传奇这本小说集的灵感源泉。(二)一部“无爱”的传奇张爱玲对

10、她所处的时代,一直怀着一种即将消逝、毁灭的不安定感,在传奇再版自序中,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2这思想背景中的“惘惘的威胁”,让她写出一幕又一幕的荒凉景象。传奇初版的确切时间是1944年8月15日。初版的传奇收入了十个张爱玲在19431944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它们分别是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花凋、年轻的时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6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再版时加入了一篇传奇再版的话。1947年出版传奇增订本时加收了五个短篇,分别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鸿鸾禧、桂花蒸阿

11、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几句话与读者说和跋语中国的日夜。扉页上印着张爱玲自己的题词;“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3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有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二、满目荒凉下女性的心理世界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一个荒凉的世界,里头生活着一些自私、卑琐、冷漠、虚伪的人。“像古绸缎上盘了深色云头,又像黑压压涌起了一个潮头,轻轻落下许多嘈切嘁嚓的浪花。细看却是小的玉连环,有的三三两两勾搭住了,解不开;有的单独像月亮,自归自圆了;有的两个在一起,只淡淡地挨着一点,却已经事过境迁用来代

12、表书中人相互间的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4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的文字就给出了张对当时的“时代”和“人”的理解。在那个仓促,破坏的时代,人就是形态各异的浪花,他们既冲突又依存。张爱玲近距离剖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灵世界,进而提升为人的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张爱玲执着于人性真相的探索,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头,还是在战争环境中,她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思考,都在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所隐藏着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在本论文中我尝试将我所理解的关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对女性心理世界的剖析程度上将这种程度分为3个层次,依次为自私与孤独,空虚与苍凉,疯狂与歇斯底里。(一)

13、自私与孤独在常态的生活中,人性的自私可能被种种装饰性的表象所隐藏,一旦遇到非常态生活,自私的本性就会轻而易举地暴露出来。琉璃瓦中的姚先生有七个女儿,他将大女儿嫁给印刷所的股东熊启奎,在大家看来应该是件挺平常的婚事,可实际上他是为了自己的升迁。但未曾想女儿听闻此事,为了自己在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7家的地位,有意和娘家疏远,甚至阻扰父亲的升迁。在看似温情脉脉的父女亲情下的,是彼此的利益欲望。曹七巧从未考虑过子女的幸福,子女的需要,一切都围绕她如何守住一笔钱旋转。而自己的女儿长安只有在曹七巧死后才得以解脱。自私就是是人的本性,人性的真相,就连亲情也不得不让步,张爱玲对血缘亲情的独到理解,可见她对

14、人性解剖之深刻。女性是大时代中特殊的一群,在她们内心里,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自卑感和孤独感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普遍心理特质。在那个仓促、破坏的时代潮流中,人只是以各自的方式寻求生存的可能。相互间的利益争夺、心理的防范,疏离和隔膜是她们的共同心理。她们只是为了自我生存才无奈相互依存。人间无爱,在张爱玲荒凉的小说世界里,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最终得出是“无爱”的结果,孤独则是必然。曹七巧的一生都是孤独的,亲兄嫂只是把她当做交易,婆家人看不起她,丫头也在背后嘲笑他。一切人都恨她,包括她的儿子女儿,她也恨一切人。所以,曹七巧是孤独的,尤其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深深体会到了孤独与苍凉。在花凋里,川嫦是

15、善良而柔弱的,因而更加孤独,因为她是一个拖累,对于整个世界,她是个拖累。在家中她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家里不愿给她买好点的药物。在她所爱的人眼中,后来她也成了多余的人。人是孤独的,人与人心灵的联系被有形无形的封锁隔开了,在短篇小说封锁中体现的就是这种象征意义。封锁以后的电车中,吕宗桢与翠远互诉苦衷,倾吐爱意,但这只是一只幻想曲,当封锁解除了,无形的封锁之下,她们依旧是陌路人,人总是孤独的,而在最不应该孤独的时候反而是最孤独的。孤独感使她们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她们觉察到自己的渺小,对于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她们在物欲下丧失自我,在权势前深感自卑。面对这个沉落的时代,她们的内心里充满了自卑感。葛薇龙第一次

16、踏进梁太太的府第,绝没有想到要身着华服,她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读书,她绝没想到自己会迷失,她最终迷失了自我,自卑使她一步一步走进深渊。这座深宅幽院里,阔太太的气度,丫环的骄横,不由得使她感到自卑,她开始对奢靡的生活充满向往。而梁太太看出了葛薇龙的利用价值,葛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8龙的命运从此就似乎注定下来了。壁橱里“金碧辉煌”的衣服使葛薇龙飘飘荡荡,即使意识到固有的道德意识受到了侮辱,但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道德变得不堪一击。要拒绝物欲的诱惑,又不自卑,这需要强烈的意志和生活的目标作为精神的支撑。葛薇龙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她自然而然的通过物质的满足来掩藏自己自卑的心理。物欲使人丧失自我,深感自卑

17、。权势也能压迫出人的渺小卑微。在另一部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看似是一个强悍的女性,实际上是一个自卑感十分强烈的人。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婆家虽是没落的官宦世家,但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总使她感到身份低下的自卑,毕竟连丫环也在嘲笑她的身份。她感到自卑,感到不安,她寻求“金钱”为依靠。张爱玲小说里的女性都有不安全感,她们一直寻找依靠,大多数以寻找男人作为依靠。她们没有能力自力更生,只得依靠男生,因而总是活在自卑里,唯恐被抛弃。(二)空虚与苍凉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大多数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其中一部分连“现在”都属多余。没有未来的心灵是空虚的心灵,失去希望使她们的内心充满了荒凉感。空虚和荒凉成为张爱玲

18、小说世界中大多数人的内心特质。没落世家的年青一代中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家庭未能教会她们更丰富的生存目的,她们也没有在社会寻找生存位置的能力,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惶恐,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她们的心灵是空虚的。她们把结婚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婚礼就是她们生命中最灿烂的一刻。鸿鸾禧以没落世家女儿玉清的婚礼为内容,表现的仍然是生命的空虚和荒凉。在婚礼的准备阶段,玉清想的却是利用女人一生唯一一次可以任性的时刻,尽量使用她的权利,因此看见什么买什么,心理有一种决撒的,悲凉的感觉,所以她办嫁妆的悲哀并不完全是装出来的,全然没有出嫁的喜悦心情。年轻的玉清只是把结婚当做生活最高目标的女性,婚礼就是这些年轻女性青春的葬礼

19、。她们抓不住自己的命运,不仅经不起外部环境的压迫,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无能无力,因而她们的心灵总是空虚的。荒凉笼罩着张爱玲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数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她们的生命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9向虚无、荒凉。葛薇龙看到的生命是“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计划也是如此不能想,想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眼前琐屑的小东西,她畏缩不宁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生命在没有生气的世界里自顾自地走着,生命是痛苦的恒久,欢乐的虚无,个体的脆弱无奈。张爱玲感到“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感到

20、无限的惨伤”。5金锁记是“隔了三十年的辛苦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曹七巧是“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6倾城之恋是一个“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悲剧降临,自然是“荒凉”,长安结束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爱,“像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7(三)疯狂和歇斯底里金锁记是一篇写女人的小说,傅雷称金锁记“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8这里用“至少”评价,暗示傅雷对金锁记的实际评价应该更高。在写女人的小说中从未见过有谁能像张爱玲这样将一个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曹七巧因财产泯灭了自己的情欲,转回头又以封杀自己儿女的情欲来作为自己情欲缺失的补偿。这种变态情欲流的恐怖与怜悯是小说

21、震撼力的源头;在这个情节的设计上,作者有着自己的移情和投射,就她自己来说,无论是她的继母还是她的亲生母亲,都给她留下了痛心的阴影。“我没得到幸福,你也休想”这是我们从文本中所读出来的母亲对女儿的感情。曹七巧,这位年轻漂亮、活力四射的“麻油西施”,为生计嫁给患骨痨的丈夫做偏房,去作一只好看的花瓶,结果是走进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堡垒姜公馆,跌入了万丈的人生深渊,开始过着压抑人性、压抑情欲的暗无天日的地狱般生活;更值得一提的是,金锁记还写了人的情欲在命运的捉弄、生活的无奈之中渐渐发生了蜕变,一步一步走向了变态,以及这种变态性格酿造的几代人的畸形命运。丈夫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在情欲体验严重缺失之下

22、,曹七巧将自己烈火般的热情折杀,从而疯狂的崇拜金钱。小叔子季泽在情感上先拒后诱,亲哥嫂也把亲情当成了一桩买卖,作为一种商品来兜售,在情欲这块矿石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拜金主义”的烈火冶炼之后,一个鞭挞情欲,贪婪金钱的魔妇出现了,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怪胎”出现了。曹七巧的脚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0缠过的,她便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给女儿长安缠脚,而不顾是否会影响女儿以后的亲事。女儿的婚事在母亲的影响下被无限期地搁置了。好不容易出现了童世舫,长安经堂妹介绍认识的男友,恋爱中的长安是幸福的,眼看婚事有了着落。可是与长安的幸福相对照,母亲曹七巧是痛苦的。她看见长安快乐,她就有气,冷讥热讽,大吵

23、大闹。她亲手断送了女儿的幸福,就是因为她从来没得到过幸福。曹七巧一定要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暗示和投射给她的女儿,让她的女儿继续她的无奈和痛苦,她才会满意。这是一个报复的传奇故事,一个用金钱来报复情欲的传奇故事;一个禁锢的故事,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物欲的故事曹七巧原是开麻油铺的,年轻之时,有对她十分中情中意的肉店小伙,还有亲哥哥的结拜兄弟也看中了她,七巧虽然粗鲁,虽然泼辣,但她充满了青春,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活力四射但进了姜公馆做了二奶奶之后,便走进了黑暗的牢房,成了一只笼中好看的金丝鸟更确切地说,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老虎,一只狼,用掠杀人性的血淋淋的肉来喂养,用折杀情

24、欲的亮灿灿的黄金来喂养。张爱玲描绘了一幅幅生存于乱世,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形象,她们为了生存作出了各自的努力和挣扎,最综却逃不脱悲剧的命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女性走进黑暗的深渊里去,并且迷失在里面呢张爱玲更关注的则是女性自身的主观原因、内在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女性自审。三、女性的自审中国女性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抹煞了作为“人”的地位,沦为工具和附属物,她们不仅经济上没有孤独性,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上受奴役。张爱玲没有掩饰和歪曲,也不作刻意的性别夸张,反而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了严厉的自审。这里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张爱玲对女性的“自审”,有一个重要的也是极个性化的内容,即对“母亲”的自审。

25、传统母亲的形象是温柔、善良、富有爱心和牺牲精神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母亲的形象则完全不同了。在张爱玲审视的目光下,母亲这一形象已褪去了伟大神圣的光环,“母亲”们不仅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也是父权社会的合谋者,还是自身人性丑恶的直接表现者。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1张爱玲对文学传统中大量充塞的颂扬伟大母爱的作品抱有反感的态度,称其为“滥调文章”。母亲也罢,其他人也罢,作为一个“人”,就逃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自私、虚伪和冷酷,这就是张爱玲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她把亲子关系还原为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母性作出了极个性化的审视。这其中最突出的两个形象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密秋儿太太

26、。说作为母亲的曹七巧有仇视子女的心理,似乎难以理解,人们常常只知道母性中“爱”的一面,而忽视了与它对立的另一面。母亲对小孩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母亲的处境和对处境的反映。”9心理学也认为,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父亲与自己的感情有密切关系,感情不和所生的孩子,易被母亲仇视,虽因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努力压抑这种倾向,但潜意识中仍隐含了伤害孩子的意念,从而形成一种冷酷的仇视心理。据此我们便很容易理解曹七巧对长安、长白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待。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麻将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她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长安以惊人

27、的毅力戒掉鸦片,与童世舫谈婚论嫁,被金钱和性欲扭曲了灵魂的七巧像一个疯子一样,她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密秋儿太太的经历和曹七巧的经历大致相同,她也是一个经历了艰难生活的寡妇,她把她的恨转嫁给女儿,她一手葬送了一个个女儿的幸福。她自己没有获得完美的婚姻,便让女儿和她一起过修道院般的生活,连报纸都要审查过才让女儿们看。她那些纯洁无知像玩具娃娃的女儿们最终无法进行正常婚姻生活,回到了她的身边。张爱玲通过她独特的审视,揭示出母亲、女性、人性的负面。此外,提示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张爱玲不但描绘了女人在经济上的恐慌与依附,而且揭示了她们在心灵上对

28、男人的依赖男人可以失去女人,女人却不可以失去男人。这在倾城之恋这部张爱玲的代表作中有着明确的体现“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10男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2失去了女人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而女人失去了男人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这在战争威胁到他们的生命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现,它是借流苏的心理描写来实现的。“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弹子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

29、也没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女人若是死了丈夫是生不如死;活着受了伤又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也孤身一人死得干净。”11处处从男人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存亡,正显示出女人在心理上对男人的依赖,也说明女人只是作为男人的一种从属而存在的。男人存女人存,男人亡女人亡。“妻随子贵”、“妻随夫贵”的传统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她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附心理。旧派女性没有女性的自觉,心甘情愿地成为男性的附庸,婚姻是他们寻找依靠的惟一手段,也是最终的归宿;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的物质文明,谈西式恋爱,参加跳舞一类的社交活动,但仍然自甘为男性世界中永远的奴隶。她们可能挣脱了没落的封建礼教

30、的旧家庭,但永远挣不脱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这种对男性的依附心理首先体现在物质和金钱上的一种依附。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数丧失了独自求生的能力,她们皆渴望有所依附,首先解决物质的生存困境。她们除了做“女结婚员”外,别无他长,也就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她们把依附男人当做天然的思想和行为。久而久之丧失了独立人格而不自知,物质和生存之上的精神,如人格、爱情等都成为可以忽略的需求,因而即使婚姻中没有爱,她们也不敢有丝毫的不满,白流苏、微龙等人皆如此。张爱玲借小说中女性对于婚姻的选择,感情上的矛盾,半推半就的无可奈何,细腻地剖析出女性这一精神上的痼疾。如在留情中的敦凤“出身极有根底,上海数一数二的大

31、商家”,但命运不济,十六岁出嫁,二十岁刚出头死了丈夫,守了多年的寡,生活落魄之后只好再嫁,“初嫁从亲,再嫁从身”,敦风有了自己选择的可能。可是她选择的却是给五十多岁的米先生做姨太太,用敦风自己的话说,“完全是为了生活”,在这一桩婚姻的交易中,米先生获得了晚年的一点艳福,弥补以往婚姻的不顺心,敦风则获得了生活的保障。第三,揭示了女性强烈的虚荣心理和物欲贪求。虚荣心和贪图物欲并非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3女性专有的心理痼疾,张爱玲也把它当做人性中的弱点来揭示。但是当它和依赖性结合在一起时,就显得更为沉重,在一部分女性的身上显得更为鲜明。葛微龙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在对葛微龙的描写中,张爱玲揭示了这位

32、青年女性虚荣与贪图物欲的心理痼疾。葛微龙出生于落泊的封建世家,她出场时还不失为一个单纯而有个性的女学生,她也曾想通过自己求学的努力立足于现实,她比川嫦、玉清等“女结婚员”更有独立精神,对她所出身的家庭更有叛逆性,她甚至希望寻找到浪漫的爱。但没落世家经济的穷困,迫使她走进了先于她叛逆的姑妈的府第。她姑妈的山庄里汇集了东西方社会最丑恶的生活方式,种种丑恶的行为都以都市化、西方化、现代化的面目出现,到处充满了物质的诱惑和精神的堕落。小说细腻地描写了葛微龙初入梁太太魔窟时紧张惶恐的心情,当她拉开壁橱,发现里面挂满了衣服,金翠辉煌。她偷偷地一件一件地穿在身上试,明白了梁太太的用心,但终究无法抵御这物欲的

33、诱惑。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场,微龙之后的堕落,每一步都与虚荣心与贪图物欲密切相关,她曾想过逃离梁太太的魔掌,却迈不动逃出去的脚步,终于一步一步地从一个想有所上进的女学生成为堕落的交际花。尽管明知她的未来是“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也“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12结语张爱玲注重还原女性自我、还原真实。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痼疾的揭示,目的在于让女性接受女性内心丑恶的客观事实。女性如果没有对这些心理痼疾的自觉的认识和反叛,任何社会的解放也不能让女性达到真正意义的解放。女性人格的独立,不仅需要经济的独立以及社会的解放,更需要的是对千

34、百年来形成的女性意识的重建。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痼疾的展示,其实是对女性意识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贡献。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张爱玲作为一面旗帜,引领着女性文学的发展,她承前启后的把女性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书写模式、新颖的视角及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自审意识,不但在女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独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4一无二的。张爱玲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必定属于未来。注释1张爱玲烬余录,流言,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第1页。23张爱玲传奇,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第1页。4张爱玲传奇再版本的话,上海杂志社1944年。5小思苍凉的手势张

35、爱玲的悲剧意识,女性的张爱玲,中国友谊出版社2005年6月,第47页。67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54页。8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傅雷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64页。9刘峰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页。1011张爱玲倾城之恋,传奇,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第176页。12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传奇,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参考文献1张爱玲著传奇,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2林幸谦著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刘琅桂苓著女性的张爱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4宋

36、家宏著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花城出版社2000年。5西岭雪著寻找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6刘锋杰著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张爱玲著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8陈子善著记忆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姜向东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10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1李志华苍凉的手势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12李凤兰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52期。13于青并

37、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14王莹来自生存的怅惘威胁从精神分析学看张爱玲小说的心理刻画,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15曲雅红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说过“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

38、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我想这也是我欣赏张的原因。张爱玲的时代是一个埋葬了梦想的时代,尘世中的人们在为着一个渺茫的未来奔波,有的甚至是坐观天日的。他们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中冷不丁遇着点什么事,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跟琐碎打着交道,他们一生都连不成完整的一条线,仍然

39、是历史的残桓。张爱玲笔下人物他们没有大时代的精神,反而在个人感情,欲望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张爱玲是一个重视个性情感远超过了大众的呼唤的人。比起那同时代的作家如冰心、箫红、丁玲等,很多人都说张爱玲的眼光狭窄,她只写她熟悉的那块生活,写其他的怎么看怎么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6像那么回事了。可是,不管怎样张爱玲的作品是深入人心的,她的影响超过了其他的女作家。我想这就是因为,她关注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欲望需求,她很真实也很残酷。尤其是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形象,她往往给了她们一些“财富”,却又更大程度上让她们失去更多的东西,有的甚至什么也不给她们,她们一辈子所守着的就是个“无望”。女性,始终是张爱玲立文的视

40、角。对女性命运的看法,不能不受她自身带有缺憾的人生的影响。在这个充满了鬼魅之气的阴暗世界里,女性在张爱玲笔下就不曾得到过健全的写生。张爱玲不善用伦理的意识去评判女性,而是以她女性的直觉和生命的感悟去试解女性自身的心狱之苦。女性的眼前,除了她所爱的男人一切都不存在了。这些女性都自愿居于男人的脚下,在“千疮百孔”的感情世界里挣扎。完全应了作者自己的感叹“人生无爱。”可以说张爱玲用冷静而犀利的审视目光关照女性生活,刻画女性的灵魂,她把对女性的灵魂定格在普通人身上。以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载体,呈现真实、生动的女性生存状态。她的小说中没有对女人命运的胜利,没有理想对现实的凯旋。作品中导致人物失败与挫折的

41、不仅是外来的苦难,更是女性的病态心理所造成的。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畸形的生存状态、生活经历、女性的性格弱点、女性的变态心理和无法挣脱的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来揭示作品中女性的畸形的内心心理。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张爱玲文学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上海,长期以来,如同她诞生的那段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一样,它存在于中国的政治话语体制以外,在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中延续着生命。80年代中期以后,张爱玲文学像不死鸟一样飞回故乡上海。在中国本土再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认识和喜爱。1995年中秋,张爱玲在海外逝世,大陆“张爱玲热”再度掀起,

42、理论界对张爱玲研究更成为一个热点,变成了“显学”,许多研究专著和传记陆续出版。女人写女人的女性文学始自“五四”,与丁玲、庐隐等第一代女作家笔下有着一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不同,张爱玲的传奇更注重于女性内审趋向。她既忠实于她生存的那个时代,几笔便勾勒出由于时局的动荡给予女性的不安和危险感,她又不只限于那个时代,“几千年的历史所造成的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世相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传奇中更多地是对女性自身从古老历史代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意识的根本扬弃和批判。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7文学史上美好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冰心曾吟诵过“女人是爱的化身”,“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然而,甜美的牧歌、

43、圣洁的女性,在张爱玲的笔下却难觅踪迹。张爱玲的小说中,既没有缠绵的柔肠,也没有摄人心魄的炽情,更不见魂牵梦萦的纯情和赤诚挚爱的真情。无论是豪门闺秀、望族小姐,还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大多数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她们时刻盘算着、算计着得失,这些世俗化的女性与传统标准的女性格格不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应该是温顺、善良、驯服、妩媚、聪明、美丽的。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然不乏姣美的容貌,但绝非神圣、纯洁,而是或糊涂、或自私、或卑琐、或病态、或兼而有之的有着丑恶灵魂的女性。对于这些人物,作家没有简单地按传统标准来否定,她在张爱玲散文全编中说“我写的那些人,他们

44、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些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而作品中真实的丑就是文学艺术中的美。她深深的知道人总是人,总是有着普通人的错误弱点,她所记录下来的小人物,不可避免的做些有失体面的事情。些人物读起来叫人感到悲哀,不由得使人对于人的道德灵魂问题加以思索。从美学角度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审视,将发现她笔下的一个个真实的丑的女人有一种残缺的美。她态度诚挚,又能冷眼旁观,她并不惩恶劝善,她只是真实的记录了现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阴暗面。可以说张爱玲用冷静而犀利的审视目光关照女性生活,刻画女性的灵魂,她把对女性的灵魂定格在普通人身上。以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载体,呈现真实、生动的女性生存状

45、态。她的小说中没有对女人命运的胜利,没有理想对现实的凯旋。作品中导致人物失败与挫折的不仅是外来的苦难,更是女性的病态心理所造成的。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畸形的生存状态、生活经历、女性的性格弱点、女性的变态心理和无法挣脱的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来揭示作品中女性的畸形的内心心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妇女层层压住,她们苦苦地、无望地挣扎,渐渐地扭曲了灵魂,丧失了人性,她们被环境和社会彻底地扭曲了灵魂和人性,但似乎仍然生活得十分“自在”。张爱玲对作品中女性的丑恶心理的指责是冷静的、彻底的和伤感的,这些女人的心理、生理的本能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便在物欲的有限满足中求得暂时的

46、平衡。通过作者对作品中女性冷静的、彻底的和伤感的指责,使丑在艺术中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张爱玲不动声色地展示中国旧式妇女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展示她们可悲的生活方式与生命形态,演绎女性心理丑恶的一面。畸形的社会造就、牵制着畸形的女性,而畸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8女性又影响、控制着畸形的家庭,这种社会环境只会使女人的生活状态更加困窘与无奈,也只会使女人的灵魂异化。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综观许多研究者多年来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的研究状况,一部分研究者承袭了上世纪六十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另一部分研究者采用了新角度、新视野、新方法,使张爱玲小说中女性

47、形象的研究有了新的进步,即由早前的纯文学研究发展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结合的包容视角,这是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群体研究的重要进展,也是目前很多作家作品研究的共同特征。1对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首先,许多研究者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群体研究,重在展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给人启示和反思。姜向东的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主要论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的特点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他认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纷纭复杂,既有其独到深刻的一面,如对女性意识中原罪意识的挖掘;又有其守旧落后的一面,如她否定女性的自强自立。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说到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

48、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苍凉的手势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49、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张爱玲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来剖析她文本中的女性意识第三部分从“男性中心主义”将“女性”界定为“妻和母”的两个方面来剖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反男权意识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张爱玲作品中对“沉默父亲”与“丑陋男性”的描写来剖析张爱玲文本中的女性意识此外还有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等等对张爱玲小说女性的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92很多研究者重视审视张爱玲作品中女人的“情欲性文化”,从人性的角度,从文化哲学、人类学的心理变态分析视角,来研究的作品中深刻的美学意义。如王莹来自生存的怅惘威胁从精神分析学看张爱玲小说的心理刻画认为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张玉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文章从潜意识分析角度、变态心理的刻划、厄莱克特拉情结的叙写三个侧面,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呈现的或深或浅的精神分析色调,指出张爱玲从一个全新角度体验人生,透视社会,并将精神分析手法在作品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